够理解。’
‘乌克兰只有独立,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民族独立……民族独立……
一个如此微妙的词语,让加里宁难以争辩。
从历史来看,乌克兰确实是遭到了俄罗斯的侵占,一直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但从人种血缘去看,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都是一样。
加里宁这样此认为。
可是,这群西乌克兰知识分子却并不认为。
如今的西乌克兰依旧在进行着工人运动。
他们要求独立,要求自治,要求成为一个独立乌克兰。
soviet是不可能去镇压工人,更不用说去使用什么暴力手段。
他们所追求的,正是工人们的支持。
如果伤害了工人,到未来他们又有什么力量来维持革命呢?
这份坚持让他们成功地进行了二月革命。
可是,这份坚持最终演变成他们的枷锁。
‘乌克兰工人在乎革命吗?在乎独立吗?’
在准备出任
弗拉基米尔摇了摇头。
‘或许吧,但他们更加所在乎的是生活,而这正是我们的任务和职责。’
这番话是soviet的宗旨,可同时也表明了大部分工人的态度。
他们不会在乎是谁管理自己,他们所在乎的,仅仅是管理者是否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公平公正。
所以在这次工人运动里面,一直拥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中央拉达,成为了他们的精神领袖。
影响力还不足的soviet,成为了他们所要打击的对象。
说来讽刺,本应要维护工人利益的soviet,此时此刻却被工人以独立运动为理由,进行打压也驱逐。
反观驱使工人们去运动的势力,里面就有地主和乌克兰贵族阶级在里面。
有时候现实就是如此。
残酷而又冰冷。
但加里宁还抱有一丝希望,他用尽所有办法,终于成功与温尼琴科进行约谈了。
如果可以说服这位左翼社会党人,这场运动或许还有挽救的希望。
只可惜,温尼琴科还是离开了。
理性上,温尼琴科愿意支持soviet,愿意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但是,从感性上,温尼琴科更愿意支持乌克兰独立。
人就是如此的复杂,大家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去行事。
在这一刻,已经不是对与错,黑与白的问题,更多的反而是立场上的冲突。
加里宁理解,所以他并没有再去拉拢对方,仅仅是目送对方离开。
看着自己面前的这杯水,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最后,他将这场失败的约谈告诉给了布鲁西洛夫。
虽说早有预料,但是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布鲁西洛夫还是忍不住一阵唏嘘。
“本以为我们维护工人利益,工人们就会维护我们,没想到乌克兰的工人却拒绝了我们。”
他的话,让加里宁颇为难受,但还是指出了对方观点中的错误。
“工人们会维护我们,从彼得格勒就能看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乌克兰工人之所以拒绝我们,只因为他们被蒙蔽了双眼。”
“蒙蔽双眼?”布鲁西洛夫笑了一声。
不知是冷笑,亦或是嘲笑。【欢;:c迎”进?”!入?【,!夜;袭”;v的”$:月:?费.'群;:】:.?.4?:9.,3:f””6!,1:3”;5?.”
他之所以选择加入soviet,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仅仅是因为他认为soviet的治国理念,可以让俄国人民走向真正的富强。
所以在信念上,他并不会如加里宁那般,对社会主义理论抱有绝对信任。
他看着加里宁那略带不满的眼神,摇头笑道。
“既然如此,那么乌克兰工人为什么会拒绝我们?”
“因为我们还不能靠近乌克兰。”
“靠近他们?”
这番话,突然间让布鲁西洛夫想起了些什么。
‘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我们才可以跟群众打成一片,才可以让群众成为我们的一份子。’
一道清脆幼嫩的声音,从他脑海中浮现出来。
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