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自己的前线军队。
尼古拉二世不想管好自己的大后方吗?
其实不然,他确实想管好,然而能力不足。
身边的官员也因为各种利益冲突,导致了帝国的内斗纷争不止。
国家内部的派别斗争不可能消失,特别是资本主义和如今的皇帝国家,其内部斗不可能会停止下来。
所以国家领导人需要处理好政府内的斗争,达到一个平衡。
在这一点上沙皇尼古拉二世做得不说是有条不紊,至少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最终沙俄内部的派别斗争,演变成利益之间的冲突。
而且不单是国家机关内的混乱,更存在着法国方面的压力。
因此,还陷入世界大战时,整个东线战场,都被他们大后方的派别斗争,搞得喘不过气来。
不单要面对实力强大的德军,还要时刻提防大后方的斗争所带来的影响。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在弗拉基米尔的铁腕之下,彼得格勒达到了稳定。
所有人都团结在一起。
而且他集中了所有物资,以便于前线部队的顺利战斗。
如果要在这场内战中进行评价,玛利亚元帅等人必然会获得巨大功绩,但最大功劳则应该落在弗拉基米尔身上。
这一点无论是托洛茨基亦或是玛利亚都不会有任何异议。
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前线作战能够如此顺利,跟后勤有着巨大的关系。
大规模战争打的,不单只有部队的作战能力,还有后勤与政治思想能力。
一直拥有思想信仰的军队,远比白匪军要强大无数倍。
同时,后勤能力的稳定供给,也给远在布列斯特和西伯利亚的两支方面军,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与兵力补给。
可以这么说。
白匪军可以赢无数次,却不能输任何一次。
反观soviet的hong军,他们可以一直被摁着打,但只要大后方稳定输血,他们就可以一直战斗下去,直到胜利。
这是关乎到决定性胜负的重要关键因素,绝非一两场战术胜利所能影响。
这就是弗拉基米尔的重要之处,他几乎让soviet处于不败之地。
更何况soviet原本的力量就不输任何白匪军。
只不过,目前为止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就在弗拉基米尔从工厂回到办公室之后,他便埋入到那繁杂且足以让玛利亚为之疯狂的各种政治工作当中。
他看到了每一个战区的优势,但同时也发现了某些地方的潜在威胁。
首先是芬兰,然后是那群刚提出要求回国的捷克军团。
这两个核心问题,弗拉基米尔必须做出抉择。
最后,他把雅可夫也一同拉了过来商量。
此时的雅可夫正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政策修改,突然被弗拉基米尔给拉了过来,着实是无奈得很。
但面对这两个问题,他也陷入了一定程度上的思考。
芬兰问题的处理方法,他跟弗拉基米尔一样,派出军队支援芬兰人民共和国。
由于这是要对付协约国与白军的联合攻势,他们必须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人选。
必须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同时也必须拥有一定程度上的声望。
毕竟现在芬兰,已经残留着不少前沙俄的影响力。
而这一人选,雅可夫很快就做出了选择。
“我认为,玛利亚元帅是最合适的人选。”
玛利亚拥有着各种优势。
首先是她的身份,前沙俄公主,如今的新苏俄元帅与未来的国家重要职务主席。
这个前沙俄公主的身份,甚至可以成为一个重要宣传。
瞧,前沙俄的重要皇族都弃暗投明了,你们也一起加入这个大家庭吧。
如此一来,便有了不少宣传优势。
然后就是她的性别,因为这场世界大战的原因,女性走出了家庭,成为了推动整个社会运行的核心组成之一。
而且如今的女性解放已经成为了主流之一,soviet所提倡的一个主题就是解放女性,女性可以顶半边天。
因此,身为
最后就是玛利亚的能力。
波兰战役,她出色地拦住了德军很长一段时间。
布列斯特保卫战中,她更是以一个集团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