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了最后的战斗。
在这个人口本就不多的苦寒之地上,竟然埋葬了数万条生命。
最终在绝对优势之下,hong军再度击退新编而成的白军。
但就如同北极熊团那样,在红白交锋的时候,威廉将军已经撤军了,只留下白军在此孤军奋战,站至最后一刻。
眼见局势稳定,玛利亚当即下达最后命令,对芬兰临时政府发起最后的攻势。
“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了,无耻的资产阶级政府必将倒台,红色的光辉一定会照耀整个芬兰!”
巨大的hong军声势,伴随着玛利亚独特的嗓音,hong军士气变得十分高涨。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美一师压根就不是对手,被玛利亚亲自率领的hong军打得节节败退。
就在这时,罗斯福提出了‘和谈’建议。
只要撤退到摩尔曼斯克,那么他们就安全了。
前提是hong军放弃追击。
威廉将军也顾不得那么多。
他必须保住美一师部队,绝不能交代在这里。
而且这场战败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要知道对方可是有一个军的兵力,他粗略估计至少有十万人。
反观自己这边,加上白军和英军,勉强有个五万人。
五万打十万,拿头打。
所以在面对罗斯福提出的建议,威廉将军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但他还是有些疑惑。
“你为什么这么自信,对方会放我们离开?你可要想清楚了,那可是杀人如麻,为非作歹的红fei。”
罗斯福对这位将军的描述极其不满,但还是很认真地做出回答。
“因为,我了解他们。”
“因为,我认识他们的元帅。”
385.人就像是向日葵那样,向往着光明
‘向日葵,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因为生长素多半是集中在向日葵的茎秆上,所以它们会面对着太阳。’
罗斯福下意识地回想起私人家庭老师曾经说过的话。
他的话,深深影响着罗斯福。
向日葵的向光性,让它们成为了朝气与活力的代名词。
当然,也成为了‘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希望’的象征。
而人类,不也如此吗?
追求着光明,追求着美好的未来。
罗斯福曾经立过誓言,他会给美国带来真正的美好与光明。
但是他的誓言仅限于美国,并不是因为他的冷漠与偏爱,仅仅是因为他太过于现实。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从现实出发然后再加入几分慎重去进行思考。
所以他的首要目标是让美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紧接着才是周边的国家与全人类。
这就是他所布下的民主灯塔梦想。
只不过相对于自己那略显保守的作风,他看到了另外一条道路,另外一种可能性。
那场二月革命,那份十月宣言。
无一例外,都宣泄着人民的诉求与对未来的期望。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道路,而这一次,也成为了他以最接近的距离去接触这份思想,与那一位背叛了自己阶级的友人。
美一师不能毁灭在这里。
这是罗斯福的主要任务目标。
即使他们放弃芬兰这片土地,也必须保住美一师。
这是对于罗斯福而言最佳的选择。
在场的各位只有罗斯福有这样的身份地位,他的官职能够代表美国政府,同时也可以成为这次谈判的最核心要员。
再三稳住自己的心情后,罗斯福带着两名美国大兵,以谈判者的身份来到了hong军的营地。
刚一进入营地,他便感受到hong军的那股精气神,这让他不禁想起向日葵。
充满了朝气。
即使是在这片严寒的芬兰土地上,也依旧阻挡不住他们的高涨。
如火焰一般,熊熊燃烧。
几名hong军走了过来,他向罗斯福示意一番后,便给他们三人进行了一番缴械与仔细搜查。
待确认无误,才允许罗斯福一个人走入帐篷。
一位熟悉的友人就坐在不远处。
边上的火光微微晃动,打亮了帐篷内的阴影,也打落在了眼前这位人儿的身上。
一身严肃正规的军装,已经扎在脑后的辫子,还有那双充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