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胜利果实全部给吐出来。
所以真的要想在谈判桌上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胜利,就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后盾。
只可惜这次谈判略显不同。
他们不单需要考虑到自己背后的国家,更要考虑到当前战局的发展情况。
在面对兵力优势的hong军压力面前,美一师别无选择,罗斯福必须放弃上位者的姿态。
最终他退而求次,提出了最现实且没有什么拐弯抹角的条件。
“只要将所有被俘虏的英美军都交还出来,我们就会撤退芬兰。”
玛利亚掩嘴笑道。
“富兰克林啊,我倒是有些意外,身为美国人的你,居然会对英国人这个关心?”
“因为这是国际问题,当然也是协约问题。”
这一刻,罗斯福回归一名政客该有的职业是水准。
言辞之间透露着官场上的态度,官腔味十足。
“那好,如果我不想交呢?”
“如果你不交的话,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问题。”罗斯福如此说道。
他认真地看着玛利亚,然后又补充一句。
“他们确实是为英国作战,但在他们是士兵之前,更是一名百姓。”
“或许是农夫,又或许是皮匠。”
“但如论如何,这些士兵的原来身份都是无产阶级的人。”
“你们soviet的人不是一直说,要保护无产阶级,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吗?”
“既然如此,就应该放他们回家。”
“只要你放他们回去了,到那时候,本来就是无产阶级的他们,就会对你们的印象出现改观。”
“这样一来,不也更符合你们的国情吗?”
罗斯福说完了。
他双手搭在桌子上,身体微微靠前。
一字一句的,他仿佛在给苏俄政府分析当前情况。
看似好心,但实际上就是给自己铺路。
在谈判桌上,玛利亚对他的说辞有了不少猜想,但并没有表露出来。
手指轻轻敲打在桌子上。
虽说她看出了罗斯福想通过这次机会,让自己的声望可以流传到英国那边去。
但就事实而言,罗斯福的话也确实没有错。
这些士兵在成为军人之前,都是无产阶级。
他们大部分都是工人农民,因为兵源紧张而被迫征召入伍。
很显然罗斯福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法,对自己进行道德绑架。
如果迫害了这些士兵,就等同于迫害了无产阶级的人。
但是,玛利亚并不会吃他这一套。
“我们确实会保护无产阶级,但并不代表我们会盲目仁慈。”
“当他们拿起枪,并且对我们的无产阶级士兵扣下扳机的那一刻,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的最终目标确实是解放全世界,但并不代表我们会无视眼前的事实与现实中的残酷。”
“所以,我们不会交还英军,你想都别想。”
罗斯福又补充一句。
“那么,如果是俘虏之间的交换呢?”
这些俘虏很明显不是他们soviet的人,很显然就是芬兰社会党政府的民兵。
即使库西宁并没有对苏俄标明加盟的态度。
但无论如何,在玛利亚知道此事之后,都必须用尽全力去营救这批俘虏。
“好,我答应。”
她犹豫片刻后,最终答应了罗斯福所提出的条件。
“对你而言,这是一桩亏本买卖。”罗斯福如此摇头说道。
生活在资本社会的罗斯福,对此十分清楚。
但玛利亚却有着另外的想法。
“生意上是亏本,但在公理上,我赚了。”
公理?
罗斯福蹙眉不语。
他明白玛利亚口中的‘公理’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这是属于双赢。
罗斯福可以带着荣耀回去,玛利亚可以平定芬兰内战。
谈妥之后,双方在一张白字上签订各自的和谈协约。
这是一份双语协议,而且都是由罗斯福与玛利亚以手写的方式,进行写作。
待两人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后,二人便握上了手。
谈判结束了,罗斯福也该回去他们那里,进行俘虏交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