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他国同志依旧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他们没有苏俄那样的强大武装支持,也没有类似于玛利亚这样的实权皇族的绝对协助。
世界上的同志们,一旦爆发起革命,必然要遭到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
他们之间不可能是朋友或者盟友关系,可一旦针对gc主义,他们将会勾结起来,绞杀这个足以颠覆一切的可怕力量。
所以身为
否则,世界革命将会化为乌有。
弗拉基米尔认为,德国革命会率先出现,因为德国的压力巨大,加上这场h1流感的出现,更是给德国带来了雪上加霜的负担压力。
事实上就连玛利亚和约瑟夫都是如此认为。
然而,率先爆发革命的,却是奥匈帝国内的匈牙利。
一个特殊而又不一样的地区。
虽然说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熔炉国家,但其内部依旧由着两个主体,一个是奥地利,而其中一个就是匈牙利。
以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政合国,使得奥匈帝国的皇帝,能够成为奥地利帝国皇帝的同时,还能成为匈牙利国王。
而着两个国家在立法、行政、司法、税收上都有着巨大的自主权。
只有财政外交合军事,才由中央统一领导。
因此奥匈帝国才会在管理上变得如此混乱。
只不过这份混乱依旧可以在强有力的皇帝统治下,维持着微弱的平衡。
而且相较于上任皇帝弗兰茨,此时的皇帝斐迪南手段更加强硬,几乎把所有与社会性质有关系的团体组织,都给死死地压制下去。
加上现在的东线战场一直无战事,这就导致奥匈帝国并没有出现玛利亚上辈子时的场景。
所以玛利亚认为,奥匈帝国在短时间内还会一直维持下去。
最起码也要等斐迪南死去,才有机会冒头。
事实上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玛利亚就以‘来自沙俄公主最真诚的问候’理由,探知到斐迪南的身体状况。
恶劣,十分的恶劣。
一颗弹片死死地卡在了他的脑袋里面。
这种状况别说是现在了,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也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因此玛利亚已经认定了,斐迪南会在一战打完之前死去。
可万万没想到,他还活着,而且活到现在。
所以玛利亚对奥匈帝国会爆发革命这件事,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斐迪南就在这里,奥匈帝国也休养生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所应对的意大利,也仅仅是旗鼓相当。
他们总不可能贸然进攻奥匈帝国,推翻斐迪南吧。
其实对奥匈帝国发起军事进攻的建议,并非没有提过,但都被玛利亚个直接拒绝了。
“如果贸然发起军事上的进攻,必然会被看做成入侵而非解放。”
“更重要的是,奥匈帝国境内的人民会怎么看待我们?”
“他们会认定,我们确实是来协助他们,解放他们的吗?”
“不会,至少大部分人都不会这样去想。”
这就是玛利亚的理由,她不赞同在没有任何革命爆发的情况下,发动任何一次军事上的进攻。
俄国的名声太差了,即使现在是苏俄,却也不一定能获得他人的理解。
但这一次不同了。
匈牙利爆发了革命,而这场革命正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独立革命运动。
奥匈帝国不可能坐视不管,到那时候,必然会出现武装镇压的情况出现。
所以留给玛利亚的选择,只剩下最后一个。
协助,尽一切的可能性进行协助。
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很快,书房的门被敲响了。
就在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玛利亚就已经吩咐了门卫,将一个特殊的人给叫过来。
而如今,这位特殊人物已经到了。
“进来吧,门没锁。”
门后的人闻言,推门而入。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犹太人。
他确实是犹太人,就连他本人也如此认定自己的身份。
但同时,他也是一名绝对可靠且信得过的同志。
………………
在沙俄还没灭亡,并且进行了针对奥匈帝国的喀尔巴阡山脉战役期间,沙俄军队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