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的各种败绩也让德国人越加的看不起
但这本应不可调和的战争仇恨,此时此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原本是不可一世的德国,被迫对俄国转变态度。
而这一转变,其根本原因只是因为变了一个政权。
每当贝特曼想到这里,他都忍不住心生感叹。
既然如此,那就先控制好苏德之间的交易,要不然德国就真的要缺粮了。
看着这位鸽派大佬,玛利亚是真的大开眼界了。
该说不愧是欧洲的匹配机制,他的鸽派性格甚至都让玛利亚想起历史中的张伯伦。
也不知道这个时空的张伯伦,会不会再一次绥靖。
但既然对方不介意,玛利亚就不客气了,她已经准备好对德国那边的同志给予支持和支援。
接下来就是关于奥匈帝国那边的问题。
玛利亚只要求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独立,至于他们独立后会实行什么政策,就由他们那里的人去选择。
关于这三个地区,贝特曼也转达了兴登堡的意思。
“在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上,我方与苏俄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但是商贸之间的利益可以让我们达成一致。”
“我们希望能继续与苏俄方面进行交易和商贸来往。”
“即使我们国内的工人运动,与你们有关。”
玛利亚算是听明白了。
如果说,昨天玛利亚对法金汉的说辞,是属于“我会跟你上床,但我会娶她。”的渣男发言。
那么,此时此刻贝特曼对她的说辞就属于是“你娶她,跟我爱你不冲突”。
放在恋爱小说里面,属于是把《日在校园》和《白色相簿2》给混在一起来演了。
就连玛利亚都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坏了。
但细想一下,她这可是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坏点也没问题。
很快,双方达成了共识。
但这份共识里面,自然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微调。
虽然说让英德法三国继续打下去,会对苏俄有着巨大的好处。
然而再这样打下去,到头来牺牲的还是无产阶级。
玛利亚自然不会绝对的圣人,她始终会有自己私心,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该有的想法。
例如为了苏俄的发展,从而让一战继续下去。
这是不该有的想法,因为一战的最大牺牲者就是无产阶级。
所以,玛利亚会在苏德贸易方面,稍稍做一点手脚。
例如拖慢交易进程,又或者是减缓运送物质的列车速度。
这种手段很快就取得了效果。
首先是给德国那边的粮食补给,原本每天运送的量,都被削减了三分之一。
然后是亚欧铁路那边的位置,亚美尼亚共和国以各种理由减缓了列车站台的申请速度。
这样一来,德国所能获得的补给越来越少。
再加上美国的再一次加重兵力的运送,这使得细线战场又一次发生变化。
原本还处于焦灼的堑壕战,双方都以防守为主。
可是,当威尔逊打算迅速结束掉这场战争后,便加大了对欧洲增援的力度。
这份力度不仅仅是物资补给上的力度,更是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
首先是经济压力。
亚欧铁路的运输,占据了德国一半的物资。
然而,因为匈牙利革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运动,亚欧铁路也同样受到了巨大影响。
而且这条铁路所运送回来的物资,是需要经过采购。
这份采购自然是跟亚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易。
这份交易自然是秘密进行,德国可不愿意让协约国知道。
但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调查,美国还是发现了德国的合作对象。
发现既摧毁。
美国当即对与德国进行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方面压制。
无论是经济抑或是政治。
一时间,能够为德国提供物资的亚洲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巨大影响。
他们甚至为了不得罪美国,而放弃了他们的大金主德国。
再加上苏俄开始减少对德国的援助,渐渐地,德国境内的大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了物资短缺的情况。
然后就是军事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