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康熙帝不在紫禁城的缘故,后宫的妃子争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就是偶尔拌两句嘴,佟妃各自劝两句也就好了。
也没有什么小阿哥、公主要出生,事情就更少了。后妃们每日的事情也就是逛逛御花园、听听戏之类的。
“阿柔,你有没有什么想听的戏?”德妃带着两人去畅音阁听戏。
“姑母决定就好,阿柔都行的。”经过几日的相处,德妃已经让两人在私下里唤她姑母,无形中拉近了姑侄三人的距离。
“宜儿呢?”德妃转头问了一句宜修,她本来也是中意于宜修的。
“《劝善金科》……就这一出吧。”宜修下意识的反应,劝善金科是她上一世常听的戏,那时不过是为了和华妃打擂台而已。
宜修眼神暗了暗,自己上一世一直在与嫡姐斗、华妃斗还有甄嬛,从而失了本心与初忠,弘晖会不会是因为老天预料自己做恶太多,所以上天收回了他的命?
宜修陷入过去的回忆无法自拔,身上笼罩着一股莫名的哀伤。
柔则心思敏感坐在她旁边已经察觉到了,本想握住宜修的手安慰一下,但又想起宜修并不与自己亲近,所以又将手收了回来一脸担忧地看着她。
德妃听后倒是惊奇了一下,《劝善金科》亦称《目连救母》意在谈忠说孝、惩戒人心。
宜修一个女子出嫁后与娘家关系也没多少牵连,谈何忠孝?更别提惩戒人心了,她一个尚在闺阁中的女子说惩戒下人,也不怕落的苛待奴仆的恶名?
德妃觉得自己这侄女,有趣得紧。不过还好,今日也就她们姑侄三人,也没人会将此事说出去。
唱台上咿咿呀呀已经开唱,德妃三人在台下看的津津有味。
“竹息你说宜修点的这出戏是个什么意思?”德妃坐在铜镜前卸了妆发,又想起白日里的事。
“娘娘可记得曾经孝诚仁皇后也爱点这出戏?”竹息姑姑回话道。
孝诚仁皇后于康熙十三年崩逝,德妃康熙十四年才进宫。在孝诚仁皇后崩逝后,这出戏也就点了一两回所以德妃知道的并不清楚。
竹息的姑姑就是在宫里伺候的,所以这些事情她知道的比德妃更清楚些。
“若是这样说,这小丫头胆子不小!”德妃失笑,她不怕宜修有野心,她只怕宜修的野心不够大不能给胤禛提供助力。
胤禛既然想要争位没有一位贤内助那是不行的,若在前朝没有能打败胤禛的事,那就只能在后院上做文章了。
康熙帝非常注重嫡子,胤禛的后院还没有一个孩子呢,德妃自然着急的很。如今胤禛还跟着太子做事,那就要赶紧生下子嗣最为重要。毕竟比他小的胤祺都有儿子了。
“娘娘怎么看?”竹息看德妃静默不语,不禁出声询问她。
“竹息,我这辈子啊妃位已是到头了。若得上天庇佑将登大位,我没坐上的位子自然要让自家人坐一坐的。”德妃双眼注视着铜镜,似乎已经看见自己将登上太后之位的那一天。
德妃很清楚自己原是不得宠的,不然也不会在贵人和嫔位上苦熬多年,自己不能抚养儿子与女儿。
乌雅氏没有适龄的女子,就连男丁也没剩几个,就只能靠乌拉那拉氏了。
“我总要为家族多多考虑一番的。”德妃无奈叹气,在宫里的女子谁是为自己活着的呢?
另一边的宜修,也在思考自己的将来应当何去何从。
难道自己还要嫁于胤禛?若他不善待自己像前世一样忽视自己的付出,只让自己成为他手中的刀刃自己也要嫁吗?
若是嫡姐像前世一样进府,自己又该如何?
难道还要像前世一样杀死她?
可前世的自己却没能如愿得到夫君的喜爱与珍重,这样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自己真的要再来一遍吗?
可若是不嫁自己还能遇见弘晖吗?那样小小的一团,是她拼了命生下的孩子,自己真的能舍弃他吗?
宜修的脑子乱作一团,毫无思绪。
上一世的柔则并没有见过她的未婚夫朗明才是,这一世她已经见过了,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嫡姐会不会嫁到威武将军府?
并且上一世的柔则视胤禛为知己为心上人,这一世她的眼里现在都是朗明,就算入府会不会不一样呢?
宜修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件事。
德妃的心思她自然是明白的,就是因为没有看清自己的内心,所以一直不敢掐尖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