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入侵行动已经是板上钉钉。
就连具体时间也大致敲定,日军全国各地出现了参军狂潮。
动员令一经发布。
无数活在水深火热的日籍人,纷纷选择参军,准备随大部队一起入侵大洋彼岸。
而此时的奉军三省。
不知从何时起,气氛同样也变得开始压抑起来。
甚至。
百姓们经常能看到成建制的部队,出现再消失。
百姓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但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好像要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吴沛福所管理的三省日籍人管理处,从年初开始管理尺度,就变得更加粗暴和严苛。
日籍人之前还仅是宵禁。
可自从年初起,街道上基本上鲜有日籍人出现。
好像突然全部蒸发了一般。
这是张学铭的命令。
准备了这么久,越是要到事件爆发,张学铭就越发慎重。
决不能存留下任何的隐患。
对于这些随着日军侵略来到三省的日籍商人,张学铭心中重未有过任何的好印象。
或许有人认为。
这些仅仅是生意人,在三省只是为了发家致富。
张学铭有些小题大做。
可事实呢?
事实难道不是随着日军的侵略,才让这些日籍生意人,一起来到的三省吗?
日军的军备发展,这些人畜无害的生意人,可没少资助。
说一句现实一点的话。
生意人资助了军人,军人完成了侵略,反哺了生意人。
那些侵略的军人若是恶魔。
那这些生意人,就是在源源不断给恶魔提供,侵略所需要的军饷和弹药,以及给养。
本质上来讲。
这日军军人和日军商人,有什么差别呢?
只不过是。
侵略的形式不同罢了。
张学铭从根源上,准备掐断一切。
“新兵训练的怎么样了?”
张学铭府上,杨宇霆正在向张学铭报告近况。
"李景林司令和韩麟春司令已经到了满洲里,和苏军方面的教官,开始了第一期训练。,杨宇霆如实说道。
上一次奉军是征集了二十万的新兵。
虽然在外人眼里,这些全部都是扶不上墙的废物。
可情况并非如此。
当这批新兵回到关内后,张学铭一纸帅令,直接全部派往满洲里边境一处荒山当中。
这个时代。
一旦一支部队进入荒山野岭,那就是意味着完全消失。
敌军很难能侦查得到。
张学铭就是吃准了这一点。
在王永江常驻黑省那日起,奉军就秘密在满洲里等地深山,建造了多个训练基地。
同时。
更是同苏军军方展开合作,学习更加正规化的军队管理理念。
民国时期战争,士兵永远是最重要的消耗品。
维持一场庞大的战役。
不单单要考量武器装备的存储量,士兵的存储量同样也是至关重要。
张学铭在1月底,下达了一条全新的命令。
也是一道,超乎所有人理解的命令。
三省境内,以村镇为单位。
各个村镇及以上,必须拥有一支民兵小队,中队,乃至大队。
张学铭的想法很简单。
那就是全民皆兵。
随着日军的侵略战局必定扩大,三省长长的边境线,根本不可能全部都能防守得住。
所以。
为了防止人面兽心的日军,在其他地区悄然入侵,各个村镇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抵抗力量。一开始,奉军内部许多高级将领都很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