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听我一句劝。跟你们领导说说,不行花点钱,买几架j15吧,su33咱别玩儿了。”
张嘎苦口婆心地劝道:“当然了,你们也可以买我的f35b,贵是贵了点,但起飞距离老短了,我给你们把滑跃甲板改成小平头,又酷炫又时尚,多好!”
库尔奇克在电话那头沉默着听了半晌,突然说道:“兄弟,你要没有电磁弹射技术就直说……”
张嘎摸了摸鼻子,立刻转移话题,絮絮叨叨地说:“我现在和你说su-33的问题,这东西又不能对地又不能反舰,纯空战有毛用?平台是个好平台,但功能落伍了啊兄弟。这年头只会空战的飞机还好意思上甲板吗?讲真,在侧卫战机这个系统上,苏联正统在华夏,这点你不承认也不行。”
电话那头,库尔奇克抚了抚额头,无奈地道:“兄弟,你要没有这技术,我们这有一套还在验证阶段的……”
“卧槽你早说啊!”张嘎立刻打断道,“技术给我,我帮你们装上,另外再帮你们改一套su-33的技术。你知道的,上电磁以后对机身强度要求会更高,你们现有的舰载机未必扛得住造。”
“啥也别说了,好兄弟,眼泪哗哗!”库尔奇克哽咽地道,“我这就样银把技术发过去!”
张嘎这天一整晚干脆就没休息,等库尔奇克那边的技术接收过来以后,已经是半夜了。
不过也能理解,这种技术不经过层层审批,根本就拿不出来。
技术资料到手,输入到系统中,首先便开始技术验证。
结果可行性其实并不高。
不是说这技术是错的,技术理论上没毛病,只是过于理想化,没有和实舰结合操作过。
好比实验室里长出来的花朵,移栽到自然环境中以后,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根本就活不了。
于是张嘎又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将这玩意和库兹涅佐夫的技术资料进行科技融合。
在几十名工程师加班加点的工作下,一次性成功!
所有的参数和实现路径,全部自动匹配航母本身,就连对应设备型号、尺寸、安装位置、装配工艺、电气排线,全都直接以最优解呈现出来。
后面库尔奇克又提了几个要求,比如增加吨位、升级燃气轮机、改造甲板、拆除一部分鸡肋的反舰系统、加装一套ak-630近防炮。
“630”的意思就是6管、30毫米。
张嘎嫌弃这玩意有点太low,什么年代了还在用6管?
于是提议换成海蝎-2用的1130,得到对面的迅速采纳。
这一套改装下来,削弱了航母本身的对舰进攻火力,加强了自卫和载机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让这艘航母更像航母……
张嘎又花了整整五个小时的时间,新的库兹涅佐夫号,加装了电磁弹射和阻拦索、更换了燃气轮机,整体提升吨位并升级了甲板以后,顺利建造完成。
新船在造型上,除了把滑跃的角度减小以提高起飞速度以外,和原先的造型几乎没什么区别。
只是整体放大而已。
但是标准排水量吨!
库兹涅佐夫号的舰长加布洛夫少将,同样一夜未眠。
这位老将曾不止一次从酒店的窗口,向港口眺望。
然而根本无法看到正在工作中的船坞。
等到他第十一次站在窗口后面,看向海面时,天边已经微微露出鱼肚白,海面上波光粼粼,一道巨大的灰色影子,静静地漂浮在特拉维夫港。
加布洛夫用力揉了揉眼睛,用力推开窗户,死死盯着海面上那个大家伙!
“布林!”加布洛夫双手抱住头,不可思议地大叫一声。
……
上午九点半,加布洛夫少将,带着库兹涅佐夫号全体官兵,穿着笔挺的军装,在新的航母甲板上列队,接受记者拍摄和采访。
万国旗随风猎猎作响,加布洛夫满脸喜气洋洋。
只是船大了一圈,所以官兵们一时间都找不准自己的站位,显得十分别扭。
中部城这边,张嘎困得要死,但还是强撑着上街,打算吃个早饭。
简单洗漱了一下,换了身轻松休闲的便装。
刚走出基地大门,就看到平头哥拿了个军用20倍望远镜,正向远处的城中广场眺望,一脸猥琐。
张嘎奇怪地瞥了他一眼,皱眉向城中广场望去。
却见两辆大巴车停靠在广场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