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了,天晴了。
一天生活又要开始了。
昨天刚送的“截拳道”武术,一早李同仁就出门找了一个小树林,自己练了起来。为了美好的未来生活不被欺负,李同仁对武术还是很上心的。
回到了家,李同仁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没工作,那就去钓鱼吧。用钓鱼来改善生活。
60年代的鱼资源是相当的丰富的。随便耍耍,就能钓到鱼。只是人都吃不饱饭。也没人想过用诱饵。所以三大爷经常去钓鱼,鱼货大小两三只而已。
李同仁计划好后,就开始了准备,这时候可是没有卖鱼竿的。
首先找一根竹杆,三米长,头不用细。容易断的。找根尼龙绳,做鱼线。又到厨房那个洗锅的刷子,拔下一根锅刷上的草,只用杆,做鱼漂。再找一根母亲用来缝衣服的针弯了做鱼钩。坠子就用牙膏皮。这就一个简单的鱼杆做好了。
配制好诱饵,去外面挖了几条蚯蚓。
吃过早饭,拿上鱼竿,提上水桶就出门了。
刚到门口,碰上,一大爷,二大爷,都准备去上班。李同仁还是很友好的和他们一一打招呼。刚来吗,没有超强实力,只要他们不招惹我家,管他们怎么来。
一路兴奋的来到什刹海,钓鱼的人也不多。李同仁就随便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开始了钓鱼生涯。
当太阳渐渐升起,也还是有一些没事情的人,来钓鱼。
李同仁,先打好鱼窝,再调试鱼漂。挂上鱼饵。开始等待起来。
一旦开始钓起鱼,看见那平静的水面,波光粼粼。紧跟着人也开始放松下来。不到半小时,鱼漂点动。突然猛的往下一沉。李同仁也是立刻扬杆,鱼线崩的老直。用时1分钟,这条三四斤的草鱼就上了岸。
鱼货入桶,扬杆继续。
一会一条五斤重的鲤鱼,一会条鲫鱼。简直鱼货满满。半天时间可还真钓了不少,得有二三十斤吧。
三斤以下的草鱼,鲤鱼,全放空间水库中去了。外面就留了三条五斤左右的草鱼,还有一条鲤鱼。几条一斤重的鲫鱼。
刚收杆上岸,就碰见一大叔。
小伙子你这鱼钓了不少啊,换不换。
听见大叔的话,李同仁也是一惊。投机倒把抓住了可没有好果子吃。其实在什刹海这,也都是钓鱼人。
李同仁想了想,问:怎么换。在市场买鱼可是需要钱加票的。
最后两人一商量,一条草鱼换了二块钱。在路上又顺便换了一条出去。
回家的心情也是喜悦的,心想,不上班,天天钓鱼也可以啊。可是这样的想法,也只能想想,要是敢回家和老妈说,会被打死的。
刚进四合院,就碰见了三大妈。立马就迎了上来。
哟,小李啊,钓了不少啊。
哪里,哪里,三大妈,运气运气。
一会几个大妈,全都围了上来。李同仁一看这还了得,赶忙提着桶就跑回了家。
这要是再呆一会,估计鱼都会看没有。
刚到家门口,声音就响了起来,妈,妈,今天中午我们吃鱼。
李母,一出来,瞧见鱼,也是开心的说;今天不错,钓了这么多。
门口的,大妈们,看到鱼,也是一阵羡慕。特别是贾张氏,口中的脏话就开始不断的往外飚了起来。吃鱼,吃鱼。吃死你们,都不说送我们家一条。最好,让鱼刺扎死你们。别的大妈听到也是一阵无语。心中还在想,你们家吃肉的时候,怎么没看给别人家分点。
贾张氏回到了家,她孙子,也闹了起来,我要吃鱼,我也要吃鱼。
秦淮茹一阵苦笑,对着棒梗便说,那有鱼啊,你要吃鱼,明天叫你爸去卖。
贾张氏马上怂到,你个没用的东西,买,买,买,你就知道买,自己家什么条件,自己不清楚啊。前院的小李,刚钓了不少鱼回来,你去要几条回来不就行了。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
秦淮茹也是无语了,现在的秦淮茹是还没有发育完成的秦淮茹。脸皮还没有那么后。白莲花的体制还没健全。
又被贾张氏一顿辱骂,秦淮茹也是不管了,厚着脸皮去了前院的李家。
咚咚咚,敲了几下门,李母听到敲门声音,也是赶紧前来开门。当门打开,看见是秦淮茹的时候,就问,淮茹啊,有什么事妈?
秦淮茹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直接开口,李姨啊,你看,能不能把你家的鱼借几条给我家。
李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