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到半夜十一点,最后一场观众散了,斌子、玲子和那个小弟兄徐鹏才算闲下来。
玲子饿的不行,她从抽屉里拿出五包散装方便面,放在三个饭盒里接上热水,扣上盖子。斌子和徐鹏眼巴巴的瞪着饭盒儿,俩人也是饿的前胸贴后背!徐鹏笑嘻嘻的说:“玲子姐,以后是不是经常有方便面吃啊?”玲子笑道:“以后晚上加班,会经常吃这个,就怕你到时候吃烦了!”徐鹏认真地说:“我就爱吃这玩意儿,天天吃也不烦,嘿嘿!”
这散装方便面,那时候只有北京食品厂和上海益民食品厂出的两种,外包装就是一层透明塑料袋,也没个牌子,啥图案也没有。里面配一包粉料,这调料的味道在当时来讲是极其美味的,我记得当年我同学喜欢干嚼方便面,那调料包就便宜了我,用热水冲了,美美的喝上一碗!说实话,三毛钱一包的价格,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等待方便面的时间,玲子把今天的收入数了数。一毛钱的票价,两个播放厅居然卖出来四十块钱!这数字让斌子很是激动,他笑着跟玲子说:“明天开始四毛钱的正常票价,要是还能爆满,那就是一百六十块钱,我操!可以呀!”玲子也很兴奋,她开心地笑着说:“成败就看明天了!如果还是爆满,你赶紧飞趟广州,再进几台录像机来。”斌子点头说道:“嗯,今天我问了几个小青年儿,他们说四毛钱的票价感觉稍微有点贵,咱看情况,实在不行就定三毛。”玲子也同意他的想法,明天走着看。
第二天上午,票价调到了四毛,观众依然是潮水般涌进来。斌子俩人乐的合不拢嘴,没想到,人们对于这录像厅,还是非常认可的。县里的电影院和文化宫,虽然都是大荧幕,票价也是四毛钱,但只有那一个大放映厅,而且,放的基本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神秘的大佛》、《金钱梦》、《地道战》这些国产片,完全不能和斌子的片源相抗衡。
这一天下来,晚上玲子一数营业额,乐的跳了起来。除了录像票的收入一百五十多块,卖烟卖汽水儿的收入竟也有三四十块。这生意好的不得了,斌子自然坐不住了,他转天赶紧联系小东,去找人再批几台24吋的电视机。又开了证明,订好机票,自己带上一个小弟兄赶紧飞广州。
这一趟他是轻车熟路,到了广州城,直接便找到那个卖录像机的老板,又拿了五台松下的录像机,还要了二十几盘最新的香港枪战、喜剧片。因为这趟着急赶着回去,他便没有去讨扰小宇和阿丰,想着下次不赶时间再说。
年轻人创业,需要的就是这种眼光、魄力、行动力。看准市场,义无反顾的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斌子很好的诠释了,那个年代第一批创业、冒险的人们,对于赚钱的渴望,对于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
有人说:斌子这是有老三在后面撑着,创业说得容易,光有魄力没用,还需要资金!那我告诉你,那个年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创业没有资金,都是靠从小做起,或是找亲戚朋友借钱做启动资金。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时候创业,成功的几率会比现在高很多,因为毕竟有见识、有头脑的人是少数,竞争比较少。
斌子带着五台录像机和那批新的录像带回到嘉宁县,用最快的时间又收拾出来四间放映厅。他把那台jvc的录像机又给三哥送了回去,连同那台20吋的日立电视,也留给了他。录像厅这边,五台24吋,一台20吋,加上六台松下录像机,正好六套,六个播放厅。
这一通忙活,六个厅全部运行起来之后,效益是一路飙升。从开始的每天一两百,一直到最后每天六七百的收入。人员也从开始只有一个徐鹏,到又雇了三个人,每天忙的不亦乐乎。这生意虽是火爆了,但却有人看上了这块肥肉,斌子和玲子要面对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咱先按下不表,回来说说万龙这边。五月中下旬,又到了开始割鹿茸的时节,六爷选那些鹿茸长的比较大的公鹿,带着工人陆续每天割几对下来,到了六月中旬,所有公鹿已经全部割茸完毕。万龙看着储藏间通风室里案台上的几十对鹿茸,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六爷也是整天乐呵呵的守着这些即将变现的宝贝,经常调换着位置通风,让它尽快减少水分,防止生虫腐烂。因为有了前面丢鹿胎粉和兽药的事情,老爷子把着储藏间的钥匙,每天下午收工都仔细锁好门。
这天早上,工人还都没上班,六爷像每天一样打开了储藏间,开窗通风。他用眼睛一扫,感觉鹿茸似乎少了。要知道,这些鹿茸,六爷差不多天天都过手,每一支都几乎认得出来。他赶紧数了一下数量,竟然真的少了一对儿!
六爷又认真再数一遍,还是少一对儿,他仔细观察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