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小子》的大海报。门前空地上摆了好几排一万响的啄木鸟和大地红,还有一箱二踢脚。外面围了一大群男男女女当地小青年儿,大家纷纷议论着看热闹。
斌子的几个亲戚朋友,还有小东、大庆、曹刚、董平也带着几个弟兄过来捧场,这几个人此时在嘉宁县,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了。翟老三和金凤踩着点儿,开着虎头奔也到了现场!这阵容,给斌子和玲子俩人添了无限光彩。这个录像厅虽是老三投的钱,但对外就是斌子开的。
斌子穿了一身很帅气的飞行服,皮夹克、皮裤、外加高帮大皮靴,是玲子在广州给他买的,这造型在当年可是牛逼得很。玲子一身牛仔服,耐克旅游鞋,更是英姿飒爽。这小县城里,那时还不知道耐克是个啥,人们只觉得这一身搭配,极其的时尚,女孩子们纷纷谈论着两个人时尚超前的装束。而那些男青年们,则议论着他们眼中的这些牛逼人物!
几个小弟兄同时点着了鞭炮,一时间,地面上噼里啪啦硝烟四起,二踢脚炸裂穿空,那叫一个热闹!
待烟尘散去,斌子对外围看热闹的人们大声说道:“今天是金佰利录像厅正式开业,咱第一天优惠大酬宾,票价一毛钱,大家现在就可以去窗口买票进场。”说完,斌子便带着三哥和东子他们回了办公室。
这第一场直接爆满,外面还有很多人没买上本场票,只能买了下一场的坐在休息区等着。说个题外话,他们这时候的录像带,都是满90分钟甚至120分钟的片子,不像后来90年代,好多录像厅为了多放几场,都进那种时间短的剪辑带,美其名曰删减版。国人做生意就是天生的“聪明”,总能想出利润最大化的点子!
两个放映厅,一场接一场的放,场场爆满,场场都有排队的。又是换场倒带子,又是做卫生,还要不停售卖商品。三个人一直忙活到半夜十一点,最后一场观众散了,斌子、玲子和那个小弟兄徐鹏才算闲下来。
玲子饿的不行,她从抽屉里拿出五包散装方便面,放在三个饭盒里接上热水,扣上盖子。斌子和徐鹏眼巴巴的瞪着饭盒儿,俩人也是饿的前胸贴后背!徐鹏笑嘻嘻的说:“玲子姐,以后是不是经常有方便面吃啊?”玲子笑道:“以后晚上加班,会经常吃这个,就怕你到时候吃烦了!”徐鹏认真地说:“我就爱吃这玩意儿,天天吃也不烦,嘿嘿!”
这散装方便面,那时候只有北京食品厂和上海益民食品厂出的两种,外包装就是一层透明塑料袋,也没个牌子,啥图案也没有。里面配一包粉料,这调料的味道在当时来讲是极其美味的,我记得当年我同学喜欢干嚼方便面,那调料包就便宜了我,用热水冲了,美美的喝上一碗!说实话,三毛钱一包的价格,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等待方便面的时间,玲子把今天的收入数了数。一毛钱的票价,两个播放厅居然卖出来四十块钱!这数字让斌子很是激动,他笑着跟玲子说:“明天开始四毛钱的正常票价,要是还能爆满,那就是一百六十块钱,我操!可以呀!”玲子也很兴奋,她开心地笑着说:“成败就看明天了!如果还是爆满,你赶紧飞趟广州,再进几台录像机来。”斌子点头说道:“嗯,今天我问了几个小青年儿,他们说四毛钱的票价感觉稍微有点贵,咱看情况,实在不行就定三毛。”玲子也同意他的想法,明天走着看。
第二天上午,票价调到了四毛,观众依然是潮水般涌进来。斌子俩人乐的合不拢嘴,没想到,人们对于这录像厅,还是非常认可的。县里的电影院和文化宫,虽然都是大荧幕,票价也是四毛钱,但只有那一个大放映厅,而且,放的基本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神秘的大佛》、《金钱梦》、《地道战》这些国产片,完全不能和斌子的片源相抗衡。
这一天下来,晚上玲子一数营业额,乐的跳了起来。除了录像票的收入一百五十多块,卖烟卖汽水儿的收入竟也有三四十块。这生意好的不得了,斌子自然坐不住了,他转天赶紧联系小东,去找人再批几台24吋的电视机。又开了证明,订好机票,自己带上一个小弟兄赶紧飞广州。
这一趟他是轻车熟路,到了广州城,直接便找到那个卖录像机的老板,又拿了五台松下的录像机,还要了二十几盘最新的香港枪战、喜剧片。因为这趟着急赶着回去,他便没有去讨扰小宇和阿丰,想着下次不赶时间再说。
年轻人创业,需要的就是这种眼光、魄力、行动力。看准市场,义无反顾的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斌子很好的诠释了,那个年代第一批创业、冒险的人们,对于赚钱的渴望,对于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
有人说:斌子这是有老三在后面撑着,创业说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