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回到家里,三妹已经做好了晚饭。不得不说,自己这个小姑很有烹饪的天赋,她在家里这两天,把做饭的事情给包了,王氏做饭一向是中规中矩,所以有客人来家里一般是孙钰下厨,但是孙钰跟小姑每次说一个新的菜式,她基本都一次成功,而且调味、火候都掌握得很好,有时候还会自由发挥加入一些恰到好处的配菜。所以王氏干脆放手让小姑子来下厨了。大家吃好晚饭,王氏又召集了全体家庭会议,一是向大家传达了志明的入学情况,以及新起的大名和字,大力也喜获新名字,他觉得志刚这个名字听起来又有文化,又显得很阳刚,很是喜欢。这改了名字就要去重新登记户籍,刚好要替三妹和招娣上户口,到时一并把招娣的名字也改了。二来也是跟大家说一下他们三个人在回来的路上定下来的家庭新规。王氏喝了口水,说道:“我跟孩子他爹,还有大丫一起算了算,眼下家里还剩52两银子,我们拿出20两来存着作为应急资金,每个月家里面的开销10两,包括每天的买菜,添置零碎的东西等,那眼下还有多出来的22两就作为公中的资金池备着添置大件东西。以后赚了钱,要逐步提高应急资金的金额和公中资金池的金额。每年要做的大事得提前规划,留出银两来。家里每个人各司其职。娘负责带妞妞,每个月一钱月钱。。。” “啥?我带个娃还要拿钱?不用不用。” 老太太一听就叫起来了,孙钰说:“奶奶,人家城里的大户人家,每个人都是有例分的,人家老太太那是光拿钱,不干活的,我们家每个人都要为家里出一份里,所以有收入也是正常的,这个叫劳动所得。您拿了钱,如果想给我们买个糖葫芦,买个小玩意儿,或者过年给包个大红包,那都随您。” 老太太听她这么一说,想了想也就同意了,说:“大丫头越来越能说了,我这也想不到什么驳她的理,那大户人家应该是最讲规矩的,那行吧,奶奶回头给你们买糖吃。” 孙钰心想,等您有了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心里那种成就感管保让您以后不光不想义务劳动,还想涨工资。王氏接着说道:“博昌和志刚负责家里的农活,博昌回头还要负责赶马车送咱们去县城里头,三妹可以选择跟大丫去县城,也可以选择负责家里的洗衣做饭打扫和自留地的事情。咱们四个的月钱是二钱。” “啥?我就干这些活,比娘拿得还多?这咋成?” “你别推辞,这是按照劳动强度来分配的,我们年轻,自然要多干点儿,那多劳,多劳,那个啥来着?” 王氏看向孙钰,孙钰急忙接口道:“多劳多得。” “对对,三妹,你这是应该的。”“那个去县城又是怎么回事儿?” “嗐,你这个侄女儿你还不知道么?能折腾,她呀打算到县城租个店面,自己开店卖点心零食小吃,到时候她肯定需要帮手,而且也不能天天回来。” 三妹听了又是吃了一惊,真没想到,这个侄女才十岁,就这么能干,想那么多。这可不是得年东家看重就可以办到的,应该反过来说,因为她有能力,才会得到年东家的看重。到底要不要去城里呢?自己是想去的,但是又怕嫂子也想去,毕竟志明在城里念书,嫂子在城里也好多照顾着点不是。正在犹豫,王氏说话了:“三妹,说句实话,我自己是想留在家里的,博昌和志刚都在家里,我总不能两头都顾着,大丫有马车可以经常回来,志明要读书,平时也不用怎么管他,只要有个落脚点就好了。反而是你这么些年都困在婆家,该出去多看看,你做饭做菜好吃,正好可以帮大丫。” 三妹看着嫂子,心里一阵感动,她知道,嫂子这是怕她心里有顾虑,所以抢在她前面把话说了,好让自己放心地去县城,这份心意她领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回报。于是她也不再扭捏,干干脆脆地说:“好,那我带着秋香和大丫一起进城里去。” 王氏笑着继续说:“别忙,咱们秋香和大丫每个月也有月钱,每人半钱。” “啊这,秋香还小呢,吃住都在这儿,怎么能再拿月钱?大丫赚那么多钱,怎么能只给这么点?” 孙钰笑了,小姑这是替她鸣不平呢,她开口道:“小姑,我和秋香一般大,所以我们月钱理当一样,秋香妹妹8岁了,咱们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点让她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钱,早点让她学会当家理财之道,这样等她到了10岁就也可以帮您撑起半个家了。至于我嘛,我自己做生意的收入当中会拿提成,作为我自己的报酬,还有年东家那边每个月的报酬,我也会留一部分,其余才交到娘那里作为公中的开支。” 大家听了都没有什么意见,王氏接着说道:“月钱从这个月开始计算,每个月的月底发放。好了,大家都赶紧打水洗洗睡吧。” 这下就散会了,大家各自去打水,准备洗漱。好在有三个厨房,完全不会拥挤。这天晚上家里的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