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不少大儒学子纷纷来到应天府,他们聚集在皇宫门前请命,要求老朱拆除荆州学府。
老朱闻言大怒,这些迂腐的读书人居然如此逼他。
他老朱是谁?可能任由这些读书人欺负。
当下老朱下旨,凡是敢在皇宫门前闹事的一律斩杀。
命令落下侍卫带着皇令气势冲冲向读书人走去。
这时太子朱标进入皇宫便看见这一幕。
朱标见状急忙阻拦侍卫统领,这皇宫门口可是有一千多人,这要是都杀了还了得?那不是激怒天下读书人。
当下朱标让侍卫统领先驱赶这些读书人,他急忙去见老朱。
有了太子的话侍卫统领也只好同意。
要知道太子朱标在大明的地位极高,那老朱真是捧在手心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要问历代王朝太子的身份没有人比朱标的实权大。
等朱标见到老朱以后急忙劝老朱收回皇命,同时也劝说老朱不行先封了荆州学府,先平息天下读书人的情绪。
老朱闻言有些失望,这朱标哪里都好就是太过仁慈,还有些耳根子软。
此刻老朱想到朱柏,这朱标要是有朱柏一半的才能该多好。
朱柏也是仁德于天下,但该杀伐之时从不手软,这才是老朱家皇子该有的样子。
“标儿,治理天下不可手软,这群读书人就要好好给他们一个教训,不然他们还会一直这样闹下去。”
老朱劝朱标别仁慈这些读书人。
“父皇,若是激怒天下读书人那必然对我大明基业有很大影响,我看不如还是先让十二弟暂缓荆州学府事宜,先平息天下读书人再说。”
老朱是想以杀戮为主,这群读书人敢闹事就杀。
可朱标觉得这样一定不行,宁可关闭荆州学府也不能得罪天下读书人,毕竟为官的都是读书人,若是激怒天下读书人朝廷日后会无人可用。
在朱标的极力劝阻下,老朱答应先饶过皇宫外闹事的读书人。
老朱是饶过这些读书人了,可皇宫外的读书人却是不依不饶,不论怎么驱赶就是不离开。
这群读书人就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甚至还有几名大儒用头撞城墙,以死相逼。
这群读书人不怕死,他们认为自己为国而死,即便死后也落得一个天下美名。
一日之内有五名大儒头撞城墙而死,这给老朱气得不行,都饶他们一命了,可这群读书人以死相逼。
朱标见势头控制不住亲自前往皇宫门外,对读书人加以安慰,答应这群读书人一定处理好荆州学府事宜。
有了太子朱标的保证这群读书人这才暂时消停一些。
但他们也不离开应天府,势必看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一时间整个朝堂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应该以强硬手段对付这群读书人。
还有一种声音是应该拆除荆州学府以安天下读书人的心。
当然!
大多官员都赞同拆除荆州学府,毕竟天下学子不能得罪。
老朱一时间也是被弄得头疼,没想到这事态这么严重。
现在已经有几千名学子大儒来到应天府,要是都杀了也不现实。
可和这些迂腐的人讲道理又讲不通。
再说老朱也答应朱柏大胆去做,现在岂不是让老朱出尔反尔?
太子朱标见老朱迟迟不下决定,于是写书信给朱柏,希望朱柏自己关闭荆州学府,这样也不用让父皇为难。
闹事的势头不减,应天府一样,荆州府现在也开始闹了起来。
而荆州府闹事的大儒有一个代表那就是方孝孺,此刻的方孝孺名声很大,他主张的思想很受读书人的追捧。
这几天荆州府闹事的读书人很多,大儒更是有不少,都是从全国各地纷纷前来荆州府。
对于方孝孺这个人朱柏有过一点了解,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
那就是朱柏四哥燕王朱棣登基以后斩杀方孝孺十族,而方孝孺看着亲人一个个在眼前被杀却无动于衷,可以说方孝孺简直是迂腐至极。
看着亲人被杀还大笑说他日后可名垂千古,这给朱棣气的不行。
而朱柏对于方孝孺的认知就是可恨、可气、可怜。
可恨是因为方孝孺本可以救自己家人和邻居,可为了他的名声宁可牺牲800多人,害的800多人为他而死。
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