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货、农副产品和水产品的集散地。这里曾代表上海的繁华,有着“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之说。
因为靠着黄浦江,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所以各种商店、会馆和公所,全都扎堆云集于此。每日里人群熙熙攘攘,为十六铺的码头航运及贸易服务。
童涵春国药号、万有全腌腊店、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棉布店、老饭店、德兴馆和老同盛南货店……,这一众名店在此应运而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洋行街、油车街、里外咸瓜街、花衣街、竹行街……,又形成了行业性的特色街市,一条条街巷星罗棋布,如蜘蛛网般繁密。
李云飞这一路行来,可算是亲眼见识到,这些属于旧时代的繁华。最重要的是,他还遇到了更多,形形色色的民国中人。
现如今的他,正缺乏对外界生活的详细了解。眼前络绎不绝的人流,也就顺势成为了,他用以获取消息的一大来源。
所遇的这些人中,既有着装破旧,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也有身穿旧衣,服饰简洁的普通市民;还有一些西装革履,打扮得体的富裕商人。
至于说那极小部分,偶尔出现在此的“上层精英人士”,或者洋鬼子们,则全都是奔着钱而来。
只等交易达成,便立刻匆匆掉头离去,返回租界里继续享受那种,纸醉金迷的“上流生活”,根本不会在此长久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