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冬来
木缘三岁已经开始启蒙了。因年纪还小,只是家中长辈教他认字,学习礼仪。而木缘也是从这年开始频繁的接触自己的父亲。毕竟男孩子,还是父亲教更好。在世家中,女子与男子的教养是分开的,男子讲究君子六艺是为数,礼,乐,射,书,御。女子讲究八雅是为琴,棋,书,画,诗,花,酒,茶。教养不同,要求不同。为避免慈母败儿的情况发展,世家男子三岁搬去前院由父亲教养,后院只有每日请安,年节才能进入。
如今木缘已经五岁,是到族学学习的时候。今天是他入学的第一天。他身边的小厮立春,早早的把需要收拾的笔墨纸砚放进了书箱 。进入房内叫小主子起床,“小郎,小郎~起起,今儿是去族学的日子!”木缘被叫醒,脑袋还是有点迷迷糊糊i,“好,帮我洗漱吧。”,说着,四五个男童端着盆,凉水壶,热水壶,脸巾,痰盂,粗盐,柳条等。立春用手试着水温待到微凉不冰的时候将脸巾浸湿,拧干递到木缘面前,木缘接过擦脸,微凉的触感让木缘从迷迷糊糊中清醒过来。用粗盐刷牙后,两个15岁左右的丫鬟进来捧着衣裳为木缘穿戴着 ,一丫鬟用珍珠穿成发绳与原来的头发缠绕形成三股辫,再用红头绳将所有头发束在一起成马尾,珍珠穿插其间甚是好看。
在益朝,六岁前的孩童多为披发。但木缘总觉得这样不方便,特别在低头时不时的滑下来。于是让丫鬟拿来个头绳扎起来,木尚书看到了觉得这个发式便宜且不违背礼制,也就不管他了。
木缘的父亲,木尚书。名为单字明,字清风(为方便作者以后都写木清风),官至户部尚书。为正三品,掌天下税收钱粮。是木族族长,木族前朝在湘黔起家。后因党争避世入了西南百万大山,直到太祖平定天下,才出山。木家入世百年,出了一位帝师,三位宰相,六位尚书。在益朝,也是数一数二的世家了。
这时木缘已经走到前厅,木清风已经在这喝了一壶茶了。见粉雕玉琢的小儿子出来,想想那个黑成炭块在边疆厮杀的大儿子不由得叹气,唉,同样的父母,不同的娃。
“请爹爹安”,木缘做了个揖礼,木清风扶起来问道“可是用过早膳?”。
“回爹爹 ,儿已用过了。儿今日起迟了,让爹爹久等。是儿罪过。”
“无妨,小孩子家家的睡的多些,长得高些。你哥哥如今在西北立业,已有成效。很快就回来了。你们兄弟相见可不要被你哥哥欺负了,知道了吗?”
“是,儿知道了!”
“走吧,今日你去族学启蒙。待你幼学之时爹爹将你送去书院。你如今多与堂兄弟相处,日后去书院之时也有人与你作伴。”
木缘,听着就知道木清风准备将族中有天赋的孩子与自己一起送去书院进学至于送去那不知道,不管去哪那时他也是个十岁的孩子总是要人照顾才是,总是自家子弟放些,况且堂兄弟们有资质出色的对家族来说也是有着极大的利益的,哥哥是武将虽然是宗子,但是木氏一族是走文的多。而他多半都是走文官之道,自小与族人交好,对他有着许多好处。
不一会,马车停在了京城城南靠西的一处巷子里。这里便是木氏族学所在。木氏如今共十二支,八支在族地,四支迁来京城。由于木清风的关系占据了城南靠西的八坊。族学便位于这八坊中的崇化坊。木清风将小人从马车上抱下来,族学的门房看见木清风的到来,连忙去族学里请族老。
不一会,族老和族学学生都在庭前等待,木清风一进来纷纷行礼,“族长!”木清风见状连忙扶起族老,“清风是晚辈,哪里等担得起五叔的礼啊!快快起来”
说着木清风带着木缘行礼,“请五叔(五叔祖),六叔(六叔祖),七叔(七叔祖)安”,又与族学中的平辈行了个平礼。把木缘拉到面前一一介绍着,“三位叔祖你刚刚认识了。这是二叔,五叔祖的儿子,这是八叔是六叔祖的儿子,还有这是十六叔是七叔的儿子”木清风一边介绍,木缘一边行礼。
(木缘:我的脑子嗡嗡的!认亲果然是自古以来最麻烦的事。)
“以后,三位族叔祖便是你的启蒙恩师,跟着叔祖好好学。这三位族叔负责你们族学中的其他杂事,你要听三位族叔的话知道吗?”
“是,爹爹”
“族长,启蒙恩师算不上。这师还是留着给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儒们做吧。我们一个个老骨头可都不行了哦!”
“五叔,您可是谦虚了!谁不知道您老人家前几日在城外跑马连那成王殿下都跑不过您!你要是老骨头,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