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 第417章 号角的倒计时

第417章 号角的倒计时

“这些事,始终都在你计划之内?”

稍加平复了心中的那些不忿的情绪,朱标意有所指的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若是换个会装的主,只怕早已经在心中罗列好的锦绣文章,用含蓄却又充满暗示的话来凸显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而常升却只微微一笑,摇摇头道:“一切都是恰逢其会罢了。”

朱标也没有继续深究的意思,只是看他常升的眼神,就能明显感觉到他是不相信,至少不完全认同这个解释的。

这大抵就是人的劣根性。

若是大方承认或是自卖自夸,朱标只会觉得这期间有水分,或是恰逢其会的凑巧,被人撞上了罢。

可常升这一否认,却让朱标心中不免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猜测。

说这恰到好处的局面都在常升的计划之内。

朱标是不会信的。

这天底下哪真有什么算无遗策,知晓未来的“神人。”

就像是北方白莲教筹备“民变”之事,若不是老朱发来的密信,朱标都不知道,原来老朱北上避暑,还有这样一层深意。

老朱更是除了朱标之外,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

可这发生的一系列事,说全然是恰逢其会?

朱标也是不信的。

其中定然有常升推波助澜的成分在,至少绝大部分局面的形成与他的献策脱不开关系。

只是没有实证罢了。

对于朱标的心理活动,常升大致能够猜测到一些。

但他不准备解释。

留一点朦胧感,对双方都好。

至于他前世求同存异的为官之道,合作共赢,政治交换和妥协的政治理念,老朱家的人亦有足够的时间领会。

………………

应天府,市坊。

那几张熟悉的面孔再次汇拢在了这间密室之中。

“诸位老友,许久不见。”

一行人鱼贯而入,彼此寒暄。

陆老拄着拐杖却走在最前,缓步落座,却一反常态的打断了众人的“嘘寒问暖”。

“都是知根知底的朋友了,特殊时期,这些客套话不必多说了。”

其余几人并无异样的落座。

相似的境遇,他们经历过几回。

不是显性覆灭之威,就是能带领家族更上一层楼的契机。

每一次,都是陆老说一不二。

最开始,他们这群人其实不止他们这六个,但不听话的,便逐个消失在他们的圈子里。

或是悄无声息的没落。

或是兵不血刃的吞并。

最终硕果仅存的,就是他们这几位了。

“田亩清丈与秋收同步推行,自凤阳府始,据暗线的消息。”下一步,就是自开封,南阳二府,徐徐推向整个北境。”

“吾等的时间不多了。”

“诸位各自发力的境况如何,都通个气吧。”

陆老话罢,上一回提出扶吕家夺朱家江山社稷的姓老者便抢白道:“在下抛砖引玉。”

“曲阜孔家,在下并无什么人脉结交,故而未曾舍近求远。”

“操办之事有二。”

“其一,曹家发动船队,已从南越,吕宋等地筹措了粮草,可随时走海路北上,驰援白…教,或是明岁初春,卖给残元;初步预定……二十万石。”

“嘶!”

听到这个数字,在场几人无不惊愕。

二十万石看似只是一个数字,可这些个富商巨贾,哪个不知道它背后的意义。

要知道,明军精心操练一万骑兵,每日除却草料,菜蔬,每日人吃马嚼,也不过耗费五万斤上下,明朝一石约后世一百五十斤,便是折合约莫三百三十四石上下。

二十万石啊!

还是初期预定的第一批粮草。

这是掘到人家的粮仓里了吧。

曹姓老者不动声色,心中却难免得意。

当年老朱家击败张士诚,他们曹家担心过往资助张士诚的事儿被查出来,举家往海上逃,虽然颠沛流离了许多年,靠着老本和海盗为活,却也探索了许多新航道,记录了不少海图。

若不是故土难离的儒家思潮影响。

或许曹家才是在座这列位发展潜力最大的那一家。

拿这二十万石粮草粮草抛砖引玉,也是为了进一步试探其他几人关于上次议题的态度。

而他真正的试探,就潜藏在接下来的话里。

“其二,老朽令人搜罗典籍,找寻到了培养及保存瘟疫病症之法。”

“其中,还涵盖了天花。”

“嘶!”

在场其余人无不再惊。

他们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