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一下,朝野皆惊。
谁都看得出来,陛下这是动了雷霆之怒,现在的抄家下狱不过是第一步。
等罪名落实,皇后一废,接下来便是大开杀戒。
王、柳两家经营百年,如今眼看要被连根拔起,但其他世家官员却不敢置一词。
无他,王皇后犯下的是弑君之罪,形同谋逆,乃十恶不赦之大罪。
陛下占据大义名分,这便是天然的道义制高点。两家已被打上了逆贼的标签,谁为他们求情,便有“同党”之嫌。
更别提在荆王谋逆案后,一直夹着尾巴的宗室,如今可是扬眉吐气,全都自发站到陛下一边,看世家的笑话。
李治扫视朝上群臣,勾起唇角。
果然,到了生死关头,这些看似铁板一块的世家,还是自扫门前雪。
“既然诸卿无一人反对,便下发至门下省吧。”
于是,这道承载王、柳两家数百人命运的圣旨,就这么轻飘飘的决定了。
可第二道旨意却让众人炸了锅。
旨意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即日起,晋封淑妃萧氏为超一品宸妃。
宸妃!?
宸,乃北极星之属,向来是帝王专用。从古至今,还从未有人将“宸”字作为妃嫔封号。
于志宁立即出言反对:“陛下,我朝沿袭隋制,后宫之内,皇后以下,设贵淑德贤四妃,四妃之下,则是九嫔,未有宸妃这一位分。”
李治的声音极冷:“从前没有,从今日起就有了。”
这种“我说有就有”的态度,把褚遂良噎得不轻:“陛下,我大唐立国几十载,历经三朝,从未有过此等先例。陛下当敬天法祖,莫要一意孤行。”
“褚相怕是误会了。”
李治的声音柔和了一些,让褚遂良以为自己的劝诫被听了进去,不料下一句话就让他气了个倒仰。
“朕明发谕旨,不是要与诸公商量,只是告诉你们一声。
从此朕的后宫,没有淑妃,只有萧宸妃。位列诸妃之上,一切仪仗规制,皆与皇后等同。”
这这这…
这不就相当于无皇后之名,却行皇后之实?
成何体统!?
“陛下,这万万不可!”
李治却不欲再听他们废话,“诸卿若有要事,可具本上奏,退朝!”
放下两个大炸弹,陛下就挥挥衣袖走了,文武百官都被这手操作惊呆了。
几个宰相面面相觑,不约而同觉得憋气。
之前陛下为了淑妃不理朝政,是他们跑去下跪苦求。
陛下上朝了么?
上了。
但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来了就直接下旨,谁的话都不听,谁的面子都不看。
仿佛连之前的虚与委蛇,都懒得去做了。
长孙无忌也觉得棘手,这便是一力降十会了。
陛下是天子,有生杀予夺之权,若他肯讲道理,大臣们自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去斗争。可若他不惜撕破脸也要一意孤行,又能怎么办?直接抗旨吗?
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一切反对都是蚍蜉撼树。
这也是他在皇后失势后,费心费力想要扶持袁充容和五皇子的原因。
一个正值壮年,羽翼丰满的帝王,哪有一个幼儿好掌控?
十年,他只需要再有十年时间,就可以将长孙一系,发展成如曹魏司马氏那般的庞然大物。
也是因为魏明帝死的早,才有后来的改朝换代。
可惜,这次行刺功败垂成,只折了一个萧淑妃,李治却毫发无伤。
他还要费力善后,以免被抓住把柄。
那个曹攸宁,不知能不能扛得住刑罚,还是得想个办法,一了百了才是。
正当长孙无忌焦头烂额时,褚遂良却主动找他议事。
等他到了地方却发现,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积竟然也在。
“多谢太尉和司空能在百忙之中前来赴约,陛下如今作为,实在令在下忧心。”
褚遂良的身上,有一种读书人的傻气和执拗,他的忧虑也是实打实的。
“淑妃此次有救驾之功,陛下的心情不是不能理解,但天子行事自有法度,不能因私心偏爱,就视祖宗之法于无物。妃就是妃,后就是后,什么超一品宸妃,这也太荒唐了!”
他一个人义愤填膺,却没注意另外两人心不在焉,只是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