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守道叫住了主任和文宇。
“主任,我申请回趟牛津,去请我的哲学导师大卫·米休过来模拟。他是苏格拉底的崇拜者,最合适做这项工作。”
“你和米休教授联系过吗?”
“联系过了,他婉言推辞,我想还是跑一趟吧。”
“那让文宇和你一起去吧。”
“好,我们明天就动身,早去早回。”
“如果请不来,有没有备用人选?”
“我联系了好几位当今顶尖的哲学家,但对苏格拉底的了解都不够深刻。大卫导师是最佳人选。先尽力争取吧,实在不行,再另想办法。”
“好吧,有什么需要,及时和我联系。”
守道和文宇11点从北京起飞,到伦敦时,是当地时间13点半。整整飞了10个半小时。再乘了1个多小时的地铁,来到牛津城。
文宇跟着守道走进这所已有1100年历史的全球最古老,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心中无比激动。牛津大学也是她所神往的圣地,她深深地被学校厚重的历史感所包裹,身边比比皆是的古迹,毫无遮拦地呈现在她的眼前。她不知不觉地放慢脚步,朝圣般地仔细观摩起学校的一栋栋古典建筑。
守道在牛津大学有十年之久,除了熟悉和亲切外没有其他感觉。他快步向哲学系走去,没注意到文宇已经落在了后面。直到要进大楼里,他才察觉到文宇没有跟来。
“文宇博士!”
文宇听到守道的喊声,在一尊石雕像前缓过神来。急忙跑步跟上。
“等事情办完,我带你好好参观参观。”
大卫·米休身材矮小,头颅硕大,其貌不扬,不修边幅。与文宇查到的苏格拉底的形象,十分相似。
文宇静静地在一旁,看着师徒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开心得像两个小孩。
“大卫老师,我给您介绍,这是我的中国同事,翠西·卢。”
翠西是文宇的英文名字,文宇伸出手去,米休施了吻手礼。
“大卫老师,我们去喝杯咖啡吧。”
三人进了咖啡馆,找了个僻静的桌子,点好咖啡。
“大卫老师,我们特意从中国赶来,还是为了邀请您去中国参加我们的研究项目。我知道您是苏格拉底的粉丝,对苏格拉底了如指掌。我们想知道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他的智慧从何而来?”
“史蒂夫,你们是不是也收到了未来的信息?”米休教授问,史蒂夫是梁守道的英文名字。
守道和文宇震惊地交换了一下眼色。
“是的,大卫老师,您怎么知道的?”守道对导师不能隐瞒,否则,缺乏诚意的邀请,一定会无功而返。
“史蒂夫,之前,我没有答应你,是因为美国已经派人来邀请我了。他们已经把实情都告诉我了。”
“噢,原来是这样。大卫老师,这种机密不方便在电话里说,所以我登门造访,就是要当面把事情向您报告清楚。”守道说着从手提箱里取出翻译成英文的《来自未来的警告》,放到导师面前。
米休教授仔细看完:“和美方提供的信息完全一致,全世界也只有你们两个国家有能力接收到这种信息。你们的计划是什么?”
守道又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米休教授点头道:“很遗憾,我不能参加你们的研究,这是个令人兴奋的计划。”
“大卫老师,您为什么不能参加呢?这不会占用您很多时间,所有费用和您的报酬,都由中国政府支付。这是项对智慧的研究,能证明科学的尽头是哲学,这不是您的理论吗?您能告诉我不能参加的理由吗?”
“我没有答应美国邀请,为了公平起见,也不能参与到你们这边。”
“大卫老师,这可是关乎人类命运的事,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您心里一定有什么顾虑,请您务必直言不讳 。”
“史蒂夫,既然这样,我就直说了,我不相信你们国家会停止发展科学。当然我更不相信美国。”
守道听了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因为他们确实没有放弃科学实验。他知道在导师面前是绝对不能撒谎的。
“米休教授,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您看看是否合理。”文宇见守道沉默不语,便从容不迫地打破僵局道:“在没有了解智慧的能量前,我们的确不会停止科学研究,这是目前能推动人类发展的唯一现实途径。
《来自未来的警告》中所担忧的是科学发展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