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栓的小说《香香》初稿完成。
送给景若虹老师提下建议。
以便于继续修稿和润色。
交过书稿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感到未曾有过的放松。
他就翻看了订阅的《诗刊》和《星星》。
读到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的《致橡树》。
引起了他对刘巧珍的思念。
没想到一抬头,就看到了巧珍站在门口。
“马栓,今天我给二姨家送粉,正好来看你嘞。”
“巧珍,我这边心里正想着你嘞,你就来了。”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马栓想起晚唐的婉约派大诗人李商隐的那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诗词不正是眼前情景的再现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种痛苦中的甜蜜,寂寞中的期待。
相似的苦恼和心心相印的欣慰,深深的相爱而又不能每天的朝夕相处。
有人说文人自古多悲悯。
马栓想自己是不是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文青病。
不管他了。
马栓顾不得太多。
一把将巧珍拉进屋里。
关上门。
还没等巧珍来得及放下身上行李。
两人就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热烈的亲吻起来。
过了不知多长时间。
才彼此分开。
“巧珍,今天你来的正好。”
“怎么了?”
巧珍一边放下身上的包袱。
一边说:“马栓,你看我给你带了一双布鞋。”
“这是我亲手做的,用针线纳了好多层鞋底,可结实了,听高三星说你经常打篮球,可费鞋了。”
“哦,他来找过我两次,三星不上学了?”
“高三星在学校经常跟人打架,学习不好,连高中都没考上,他大给他买了一辆拖拉机,在城里找了一个建筑队拉货嘞。”
“整天跑我妹子巧玲的学校找巧玲,可烦人呢。”
巧珍提到高三星,满脸的不屑。
“这糙娃子。”
马栓也说了一句。
“不提他了。”
“巧珍,给你说件事,今晚我们几个高中同学请黄亚萍吃饭,还有景老师,你也参加吧。”
马栓一边试穿着新鞋,一边说。
“我也参加,怎么请黄亚萍吃饭了?”
刘巧珍有些警觉。
“他不是和你在一个单位工作吗?怎么还要专门请她吃饭?”
以刘巧珍的逻辑来推理。
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个人。
为甚还要专门请吃饭。
况且还是一个漂亮的城里人。
巧珍有些迷惑。
马栓一听巧珍的话。
担心她有误会。
就说:“黄亚萍这个月底就和她的父亲一起调回上海工作了。”
“我们几个高中同学约了一下,陪她吃顿饭,权当送行。”
“是这样啊?应该的。”
刘巧珍是个明事理的人。
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她心里门儿清。
“整天在一起工作,人家调走了,请吃顿饭也是人之常情。”
“我支持你,马栓。”
刘巧珍笑着说。
“那你今晚参加吧,正好晚上不走了,在二姨家住一晚,明天带你到城外的高岩上玩一玩。”
马栓想起上一次回家时就跟巧珍说过。
有时间也带她像城里年轻男女一样,到城外的高岩上谈恋爱。
南马河水流过这里。
有山有水有树。
风景美着呢。
巧珍务实又浪漫。
听到马栓的建议。
高兴的蹦了起来。
“太好了,马栓。”
给了马栓一个甜蜜的吻。
......
“巧珍,家里的活还多吗?”
上一个话题聊过。
马栓问到了家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