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月山,位于落霞洲东部,此地峰峦叠嶂,灵泉交织,山脊连绵万里,势若长剑直空,随云海起伏。
季夏的清晨,天色还过于微青,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似惊醒了朝晖,为苍穹染上一抹嫣红。
随着沧月群山泛起青光,一座宏大宫殿自云雾中缓缓浮现,这里正是当今正道之首——沧月派的驻地。
上古年间,万物始现。
妖族孕生于宇内,血脉承天地之威,匆匆万年,便横行寰宇,无所顾惮。
适时,忽有人类行走世间,其身怀灵窍,受禀于天,虽弱小,却得修行窥探大道。
是以妖族猜觎,双方爆发大战,尔后世间涂炭,人族衰落,失遗承继,修炼亦不得其法,世间逐渐沦为妖族所治。
直到数千年后,一位江湖方士无意闯入某座古迹,偶观其内立有一墨色石柱,外绕物象之形,内载古始异志,霎时心生百感,不可言宣。
春去秋来,悠悠百年,方士如梦初醒,适时周遭风雷交加,日夜不绝。
方士自引凡人之躯尽散九天流光,后几经辗转,终是击败大妖,于万山祖地传下道统,开宗立派,门称“沧月”,道号“沧玄”。
妖乱平息,盛世将至,人族得大道之法,顺天地之势,无数修道者崭露头角,短短百年,在沧月派的带领下,世间已是百家争鸣之景。
然劫难之后,人祸又生,为夺天地奇珍,人族又陷内乱。
方此之时,魔教渐兴,教中之人行事荒谬,杀伐无心,常以阴邪之法为祸一方,是为正道大敌。
沧月门立派至今已数千余年,当今掌门青玄道人,修成莫测,一身道行更是骇世惊俗。
在距沧月山四十余里的东南方,有一个叫“芦苇村”的小地方,这里住着百十户人家,偶有江湖中人来此落脚,时见沧月弟子御剑飞过。
午后,和沐之风拂过中原大地,风隐云散,将彼端藏于青穹之中的沧月山尽显无遗。
顾凡躺在草垛堆上,抬头打了个哈欠,目光遥望着远方那雄伟的殿群。
芦苇村的村民世代受仙山庇佑,很少受到流寇与妖兽侵扰,至于魔教妖人,更是终其一生也难以见到。
正因如此,芦苇村的生活惬意平和,犹如世外桃源。
只是这仙山看久了也不是什么好事,一道流光从顾凡头顶划过,那正是沧月山御空外出的弟子。
“哎,千秋一气,万古长存。”
顾凡收回羡慕的目光,口中念念有词,这句话是他偷偷溜去沧月山时,看见刻在沧月派山门上的字。
作为在芦苇村长大的孩子,每天耳濡目染,比起外界常人来说,寻道修仙之心更盛。
顾凡从小心中向往,奈何一年又一年,沧月山几次选拔弟子都没有相中他。
后来在顾易成的解释下,他才知道,原来世间万事讲究一个缘字,他根骨不佳,自然没有仙缘。
自那以后,顾凡便打消了心中的念头,不过十岁出头的年纪,便跟着顾易成学了一身采药识川、雕木琢玉的本事。
说来奇怪,顾易成正值壮年,却身落怪疾,以致骨瘦如柴,老态龙钟,顾凡自出生以来便与他在这小村里相依为命,至今已有十三载。
可不论顾凡如何追问,但关于他的这一身旧疾以及过往,顾易成却始终只字不提。
时间长了,顾凡也就没放在心上,只是从这老头的谈吐中,感觉到他与别的村民明显不同,只当他是个落魄的富家子弟,又或是教书先生。
想到这里,顾凡摇摇头,一下从草垛上起身,背着一旁砍好的木材朝山下走去。
此刻正是阳光最毒的时候,少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从怀中拿出一个玉石雕琢的玄鸟,准备给村里一徐姓的大户人家送去。
这徐家早年出了状元,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除了念旧的老太爷,其余人全搬到都城去了,近来老宅翻修,故需添置新物。
不多时,顾凡便爬至后崖山顶,将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
他虽瘦弱,但这些年风来雨去,翻山越岭已是常事,身体底子倒也结实,他忍不住深吸了口气,脚下又快了几分。
因靠仙山,村中人多少懂些风水之道,小村布局坐落有致,听说便是照着什么九宫四象排列。
不过顾凡并不明白这些,他熟练的穿过几条巷子,来到一正红朱漆大门前。
徐家宅子并不大,内里奢华异俗,尽管不是第一次过来,但少年仍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