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得哇哇叫,儿媳妇王二妞也是饿得人都变成瘦鬼了。
杨秋红老两口扛不住了,厚着脸皮进城里,求女婿借粮来了。
“多年,你爹和我,实在是顶不住了啊,每天听着孙子在哭,我这心肝啊”
如是说着,杨秋红的眼泪直掉,眼前香喷喷的米饭和菜,都吃不下了。
“我们就想借五斤红薯,五斤就够了.”
“再过两个月,冬小麦就要收了,到时候公分下来之后,我们再还你。”
旁边的秦淮茹听着揪心,许多年听着也是皱眉不已。
城外是什么情况,许多年是不想去看,他想的是逃避。
因为他自己也很困难,能帮得了谁?
“娘,五斤肯定是不够的,这样吧,我先借十五斤给您,您先带回家去.”
“不过,您可得注意藏好了,不要被人看到了,要不然,您这些粮食,恐怕会存不住。”
现如今,大家有多么疯狂,其实是很难想象的。
反正之前三月份的时候,许多年和老许从石庙下山回城时,很多地方的野菜等,全都被霍霍干净了。
可谓是寸草不生啊!
杨秋红闻言,眼泪又掉了下来,连连道谢。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而这个时代,一斤粮食可活命。
眼前这一幕,让许多年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可他能做到的,只有这些了。
随后,杨秋红又聊起了一些事情,提起了去年生产队成立公社之后平账的事儿。
“我当时要是知道这件事,我们家也去借钱啊.”
如果是当时借了钱,后面因为平账的事儿,便会不了了之。
可惜,谁都会马后炮,当时却是想不到这些。
许多年听到这里,顿时才明白何雨柱、许大茂他们这些人打的是什么鬼主意了。
然而,他们怕不是打错主意了。
个人跟个人之间借钱,与个人跟生产队这个集体借钱,完全是两码事。
别说许多年没有借钱,就算是真借钱给他们了,该还钱,还是得还钱。
所以,人家易中海借出去的钱,直接留下了借据。
往后就算有争执,拿出借据来,肯定就逃不了。
有些人是坏到脚底流脓,没有丝毫的信誉可言。
这种人,做了初一,肯定就混不过去十五了。
杨秋红带着十五斤粮食离开了九十五号四合院,赶回秦家沟了。
现在是很多地方都缺粮,希望丈母娘带回去的粮食,都能吃进他们自己的肚子。
许多年没有去探望老丈人,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如果他这个时候跑去秦家沟,肯定会刺激到秦家沟的人。
毕竟他要是过去,不可能不带礼物。
其次则是秦淮茹大着肚子,许多年也不方便去。
又过了两天,保卫科的杨军也顶不住了,当着殷旭东的面,问许多年借钱了。
他自己家里有五个小孩,以前经常去鸽子市拿细粮换粗粮,现在已经换不到了。
因为现在鸽子市里,急缺粗粮。
很多人都想着用细粮换粗粮,这样的话,能让一家老小都可以多吃一些。
没人愿意拿粗粮换细粮,所以杨军根本换不到粮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军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去买粮食。
可是买粮食需要钱啊,而且还是大把大把的钱。
杨军的媳妇跟秦淮茹一样,都是农村户口,所以,也没有粮食份额。
这意味着,杨军媳妇和他的五个孩子,都指望着他自己的粮本份额。
也因此,杨军需要花费更多的钱,去鸽子市买粮才可以。
而杨军自己在设计院的工资是四十多块钱,以前鸽子市粮食价格没涨,还能勉勉强强撑得住。
现在就撑不住了,所以才来找许多年借钱。
殷旭东等其他人,日子也是困难,要不然,他们肯定乐意伸出援手。
日子相对容易一些的,也就是许多年了。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领第一个月的工资,直到现在四月份,马上就是十一号发工资的日子了。
算上过两天的三月份工资,许多年已经领了八个月的工资了。
满打满算,许多年最少领了有八百块钱了。
在五十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