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 > 第二百六十章 这个冬天很难熬!

第二百六十章 这个冬天很难熬!

经按居民正式户口和机关食堂入伙人数,每人每天供应半斤菜。

供应不足,以“黄豆嘴”(发芽的黄豆)补齐,或以黄豆代替:2斤黄豆折合5斤黄豆嘴。

在五十年代,黄豆是营养品,成了医院为浮肿病人开的“浮肿药”、特殊指标供应的补助食品。

前段时间,许多年还看到阎埠贵家里就吃过这些黄豆。

众所周知,阎埠贵是一个老抠,他们家现在是两个大人四个孩子,按照‘三天供一次,每人供菜1斤’的规则,他们家是足额供应的。

可是老抠也喜欢研究这些统购统销政策,知道黄豆嘴的存在。

相比起普通的菜,黄豆嘴明显更多,也更符合他抠门的原则,所以他总是喜欢最后去拿菜。

如此一来,菜市场供应不足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买到黄豆嘴了。

九十五号院就阎家会这么干,附近其他几个大杂院,也有这样的人家,但不多。

客厅里,许多年听完周红梅的话,便对他四妹道:

“你想借多少蜂窝煤?”

他早就知道了煤本这件事,前年,也就是一九五八年的时候就已经储藏了不少蜂窝煤,全放在空间里。

这也是为何他家的蜂窝煤一直用不完的原因。

“三哥,我想借二十个蜂窝煤就可以了。”

许思梅挺不好意思的说道,借人东西,总归是不好的,尽管眼前这人是疼爱她的三哥,但她也是破不好意思,因为麻烦他太多了。

“才二十个,够不够啊?”

此时的许多年,已经确认身体暖和了下来,抱起小家伙亲了一口。

却冲自己妹妹,皱眉地问道。

结果他这句话,顿时让胡美凤和范招娣两妯娌瞬间无语了。

什么叫才?

别说现在已经开始管控蜂窝煤了,就算元旦之前,没有管控的时候,大家对蜂窝煤的态度也是够用就好。

谁没事儿会闲着多存储蜂窝煤啊?

就算钱多烧得慌,也不会这么干啊。

“够了够了,三哥,二十个蜂窝煤就够我们家撑过这段时间了。”许思梅连忙说道。

煤球的供应是根据人口多少,按照户口来定量的,一般为每人每月三十五公斤,按月购买,过期作废。

不过,这都是五九年之前的事儿了,现在政府正在推广蜂窝煤,煤球已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因为煤球根本没有存活,都是现生产现卖,装的时候要找早些时候制造好的煤球,毕竟干和硬,疯了也会轻一些。

现如今,大家伙去煤铺购买的都是蜂窝煤,也叫大煤球。

一般而言,一张五十公斤的煤票可以购买到七十个大煤球。

正常而言,一顿饭最少要烧一个大煤球,烧好饭,换个煤球封上炉门,等做下顿饭的时候接着烧。

但现在可是冬天,需要使用蜂窝煤来取暖。

基本上家家户户用的都是蜂窝煤炉,燃起来的时候,整个屋子都无比温暖。

有些家庭,在各个房间都安装了通水的暖气片,用水管连接起来,这样炉灶烧的热水可以通过管道在暖气片里流动,各个房间里就都很暖和了。

既然冬天要取暖,那么许思梅说的二十个大煤球,还真的未必够。

“这样吧,等下你拉三十个大煤球回去,你别自己拉,让你男人过来拉。”

许多年没有多想,直接吩咐说道。

三十个大煤球可不少了,许思梅一个女同志,在这样的大冷天,要带回去东桥胡同那边,估计够呛。

而许多年自己也懒得动手,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在家里多抱抱孩子呢。

前两天,许多年就看过人民日报,1960年1月11日本报讯首都已有十二万多户居民使用蜂窝煤做饭。事实证明,烧用蜂窝煤比烧煤球省煤、省柴,又清洁方便。

据初步统计,一九五九年,京城市在这方面节省的煤炭达三万多吨,木柴三千万斤左右。

蜂窝煤在京城开始慢慢渗透到每家每户之中,然而现在又开始定量供应。

参考煤本上面的定量,每人每月是二十五公斤,这样的情况,势必会给蜂窝煤的推广蒙上一层阴影。

最近几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许多年都可以看到不少半大小子,去城外郊区捡柴火。

毕竟很多家庭并不是全部人都是城里人,就像范招娣一样,她不是城里人,导致她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