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犯浑,于耀阳可不怕,人家就是混子起家,谁能比他混?
资本家的獠牙一露,不服也得服!
当初上面说的是不主动辞退,不包括自行离职。
去南方的那批人选,都是他和如棠研究过的害群之马,留下来只能分裂厂子,不利于长久发展,妇人之仁留着他们,只能让他们把厂子搞的乌烟瘴气。
早晚会走上破产的老路,改革会有阵痛,但都是一时的,痛也要忍着!
这些人不服,联合起来跑到上面闹,上面试图找于耀阳夫妇谈话,被如棠拿出来的一叠报告和合同怼回去了。
如棠这个后勤保障可不是吃干饭的,跟她讲政策,政策早就被她吃透了。
合同上白纸黑字规定的义务,她和她男人都做到了,没有违背任何一条法律,一切都是按着流程办。
至于说人情,那就更不好使了。
如棠文件袋里厚厚一叠资料,都是她和于耀阳清算的那些人的过失,论背调能力,谁能比如棠更厉害?
留着这些养尊处优的害群之马,药厂就算再弄一百个秘方都盘不活,领导你是想要我们这样的地方企业创收还是亏损啊?
就这一句,把所有的话都噎回去,领导也无计可施。
能把企业做到滴水不漏的,只有这两口子了,很难想象这是刚毕业大学时会有的魄力和手腕。
又或者,是本就有能力的小两口,在大学里历练了几年用知识武装了自己,如虎添翼。
看着这样的夫妻,领导也只能感慨一句,江山代代有人出,时代变了,未来,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
如棠夫妇的改革推行的十分顺利,这要得益于如棠完美的辅助和于耀阳铁血的手腕,建新厂的方案逼退了近八成的蛀虫。
剩下的人硬着头皮去了南方,没挺过两个月也都回来了。
至此,厂里的实权才彻底交到于耀阳手里。
虽然清除掉了近半数的管理层,但对底层工人,于耀阳夫妇并没有缩减,甚至加强了工人的福利待遇,在原来的工资基础上,增加了绩效奖。
于耀阳单独成立了业务部,招了一批业务骨干,好多都是从大学里挖来的。
母校已然成了他的人才储备库,大胆的启用新人,这是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
那些被夫妻俩扫掉的元老们都等着看于耀阳夫妇失败,用了这么多新人,能有个好?
前半年,效益增长不明显,账面一直是亏损的。
全凭于家其他产业输血维持,这局面让跟于耀阳不对付的众人笑死。
就算这小子财大气粗,也架不住这么赔吧?
就在这些人假牙都要笑掉的时候,局面发生了改变。
原来这半年小夫妻并没有闲着,他们忙着上报新药,谈设备拉投资,层层审批下来,刚好是半年。
药厂增加了新的生产线,开始批量生产从老厂长手里拿到的秘方药。
那些老狐狸们坐不住了,却还存着侥幸心理。
第227章 男德这块妥妥拿捏
新药哪有那么容易盈利的,推广也需要时间,万一于耀阳资金扛不住,自己先垮了呢?
事实证明,他们想太多了。
如棠利用对政策的熟悉度,申请了国家专项补贴,赶上上面扶持民企,得了不少政策上的优惠。
于耀阳更是利用之前做生意积攒的销售经验,让他的心腹带着新成立的销售部门全国推广新药。
药品和服装海鲜虽然是不同的领域,但销售的套路却都是一样的。
新成立的销售部,既有如棠和于耀阳的校友高材生,也有于耀阳在大黎村的昔日手下,仅对销售部门而言,用人灵活,不看学历只看能力。
别的药厂新药想要盈利,没有个一两年是做不到的,于耀阳的新药,只用了不到两个月,销往全国。
这个惊人的业绩让那些看热闹的人都笑不出来了,原本对这夫妻保留意见的领导们都笑开了花。
于耀阳夫妇这惊人的战绩,不仅为本市增光让领导们的业绩好看,这两口子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城镇闲散人员就业问题。
也该着这两口子时运好,他们接手药厂的节点,刚好是国家扶持民营企业树立典型的时候,他们的成功案例很快被媒体报道,甚至还上了新闻。
这样的宝藏企业家,必须大力宣传。
于耀阳因此得到了市里颁发的杰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