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隔了一层亲不说,还是他们自己主动退亲的,如今见形势不好又将女儿送过来。
要说脸皮厚还得是梅家人。
于夫人忍不住叹气,“她心里已经够难受的了,再说她奔溃了怎么办。”
花氏这边气得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又一圈,大冷的天愣是走冒汗了才舒坦些。
“以前看着是个好的,没想到这么拎不清。”
花氏说的正是于夫人了。
方妈妈忧虑道,“夫人,若是于家真退亲了怎么办?”
瞧于夫人气成那个样子,这门亲事还怎么继续。
再则已经起了龌龊,大姑娘就是嫁过去也得受气。
这事儿弄的,都怪那梅家大姑娘。
又不是什么嫡亲的表兄妹,跟人退亲了还厚着面皮住到人家,简直不要脸。
这门亲事事关赵于两家的关系,于将军又是大将军麾下的一员猛将,为了这样一个不相干的人闹僵可不值得。
于夫人真是脑子进水了,又不是于公子轻薄了梅大姑娘,真要负责也轮不到于公子负责。
顶多等梅大姑娘嫁出去,给一笔丰厚的嫁妆已经很厚道了。
这里又不是礼教森严的江南,姑娘家被男人摸了小手就得三尺白绫吊死。
“放心吧,他们不敢的。”
于家是于将军当家,于夫人就算有心退婚她也不敢自作主张。
再则这门婚事要不要继续还得观望,剑鸣的态度很重要,于家公子的意愿也是。
若是于坦也跟于夫人想的一样,要为那个劳什子梅姑娘负责,这门亲事她绝对退定了。
于夫人道,“那孩子对阿坦一往情深非阿坦不嫁,就是做妾她也愿意。我也是没有办法了,如果于家不收她,她就得绞了头发上山当姑子。
到底是我从小看到大的姑娘,她年纪还那么小,叫我如何忍心。”
花氏眼里闪过一抹嘲讽:“周姐姐这是打算让于坦收她做妾室?”
于夫人显然也觉得如此做对赵剑鸣不地道,自古以来就没有正室还未进门就纳妾的道理。
但不看僧面看佛面,她要给不出一个体面的交代,娘家那边也无法交差。
“你我两家情分不比旁人,梅家既是陇西大族,梅苒又是我娘家嫂子的侄女。我夹在其中着实难做,事情拖着不是办法,总要解决的。
我就想着给梅苒一个贵妾之名,让她在于家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当然就是一个名义而已,绝对不会碍到剑鸣。”
花氏:“于夫人,咱们行伍家眷没有那么多讲究,就是寡妇再嫁也很常见。与其让她一个小姑娘孤独半生,何不仔细给她挑一门亲事。
家世低一点无妨,只要人品好,有你们这些亲人提拔照顾,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还是说梅家除了于小子看不上旁人?”
花氏对她的称呼变了,于夫人也知道花氏心中不舒服。
这种态度让她未免有种被驳了面子的羞怒,她的语气也不是很痛快,“那孩子是个性子倔的,要是肯听劝就好了。”
花氏脸色冷了下来,“你既说梅苒对于坦一往情深非君不嫁,又为何会认为她这样的贵妾不会碍到剑鸣?
我想于夫人可能不明白,这桩亲事是你们主动上门求的。”
说得好听,只是给梅苒一个名分让她能活下去,等有了名分,可能又想奢求别的,比如孩子、丈夫的宠爱,甚至是正妻之位。
梅苒身份不比旁人,有这样一个贵妾在,剑鸣的日子能过好才怪。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赵夫人,苒儿她......”
花氏抬手制止她,“不知道于夫人的打算,于将军可曾知道。结亲乃合两姓之好,而不是结仇,于夫人还是跟于将军商量好了再上门吧。
苏叶,送客。”
梅苒出事是他们于家的事情,如何处理也是他们自己的事。
但因为此事触犯到剑鸣的利益,她绝对不能容忍。
老二两口子是不着调,剑鸣却是她从小看到大的,又是赵家第一个孩子,老太太的长孙女,如何能受这种委屈。
不说如今赵家辉煌了,就是还住在老家稻香村,相公还是一个小小的捕头,她也容不下剑鸣嫁去一个还未成亲就纳妾的人家!
于夫人一肚子气从赵家出来,连个送出门的丫鬟都没有。
以前从赵家出来时不是花氏的贴身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