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紧张地搓着手,有些焦虑:“真的能领到钱吗,会不会是骗咱们的?”
郎氏心里也没底,不过她没有在婆母面前表现出来。
她安慰道:“娘,儿媳瞧着周围的人生活确实不错,官府的人也彬彬有礼,和一路走过来的地方都不一样。他们都说官府的人言出必行,儿媳觉得应该是真的。”
周围老百姓对官府的人都很推崇,这是郎氏前所未见。
她心下期待着,或许有可能是真的。
老远看到丈夫焦旭的身影冒出来,郎氏赶紧道:“娘,娘,相公回来了,他回来了!”
焦旭惦记着家里的老母和媳妇,拿到钱的第一时间就赶回家,此刻他还是附近第一个回家的男人。
郎氏赶紧迎了上去。
“相公,怎么样?”
平氏也问道:“旭儿,如何,真的给钱吗?”
周围很快围了一圈逃难过来的人,他们热切的目光一直盯着焦旭。
焦旭笑了笑道:“给钱,真的给钱,符合从军的男丁,一人五两银子的安家费。”
有人喜极而泣,也有人癫狂哭嚎。
一个年轻的妇人捂脸痛哭流涕,“我的喜儿,若是早就来西北,就不会被活活饿死了,我苦命的喜儿啊!”
他的丈夫也符合征兵的条件,西北官府一下给五两银子,省着点用,完全够一家人用一两年。
他们走投无路一家人才逃往西北,小女儿喜儿没撑住,直接饿死在路上。
若是早一些过来,手里的粮食加路上的野菜树皮,绝对够他们一家人到达西北。
平氏欣喜之余,也痛心地看着妇人。
她安慰道,“时也命也,吴家的,保重身体,还有两个孩子需要你操心啊。”
妇人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按人口数计算,每月每人能买多少粮食,都是有定量的。
现在西北缺粮的情况并不严重,官府的粮食定价也很便宜。
焦旭拿着之前官府发的证明到府衙办了户籍,拿到户籍的第一刻,就和妻子郎氏去粮食局买了二十斤粗粮五斤细粮。
郎氏心疼道:“五斤细粮能换二十多斤粗粮,够我们吃好长时间了。相公,下次咱们还是都买粗粮吧。”
若不是焦旭坚持买细粮,她一斤都不会碰。
“娘和你身体都亏损太多,买点细粮养一养。”
见郎氏依然忧心,焦旭宽慰道:“等我进了军营,每年都会发军饷,军队里的长官说了,最下等的兵每年也有八两银子的军饷。”
他还打听到等参战了收获战利品,他们这些也能分到一些汤汤水水。
若是战亡牺牲了,抚恤金会更加优厚。
不过这些就不跟妻子说了,省得她担心。
小夫妻两人回到家,看到焦旭手里拿的两袋粮食,平氏心下高兴不已。
“外面的人都说西北人穷凶恶极,西北军更是凶神恶煞杀人如狂,这些谣言真是害人不浅,咱们这西北总算是来对了。”
郎氏花了两文钱买了不少菜回来,这是到西北之后吃得最好的一顿饭。
平氏看着眼前白花花的面条,一时又黯然伤神,“若是你姐姐也在就好了,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