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美食修仙实录 > 111.炎黄起源--泰山

111.炎黄起源--泰山

论坛,便是莫天歌准备的“灶台”!

泰山之禅,上告苍天,下告大地,中告诸神,乃是最庄严肃穆的大礼!

莫天歌欲以泰山禅为菜谱,自是要遵循其意蕴与象征。

泰山之重,便是江山社稷之重,想要架构出这般庄严与厚重,随便就在大排档里抡起大锅就开炒,这自然是不行的,其实之前莫天歌想过在御膳房里烹泰山禅的。

但莫天歌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即便是帝都御膳房,也没有足以承载泰山之禅的气象底蕴。

这所谓的气象,说虚也虚,说实也实,就是一句话,够不够格而已。

两国之间缔结盟约这种级别的事,然后由御膳房举一大宴,款待各方国宾,以祝庆贺,让世界铭记这般标志性的事件,这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御膳房也有这种资格与气象。

但泰山禅蕴含的庄严,远超这种国盟之祭的层次,泰山禅在礼的层面,等同那一句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种层次的庄严大礼,到底需要什么气象,已是不言而喻了,御膳房根本支撑不起开国级的祭礼。

也没有哪个开国太祖,就会选择让御膳房弄一个宴会,款待一下臣民,大家吃吃喝喝一下,就宣布国家成立了,那是山寨大王的作风,不是正经路数。

如果是很多年后,御膳房已经演变为厨道圣地,那也许还行,但现在却完全没指望,所以莫天歌也只能另觅他法。

举办一个诸多鬼神之王齐聚的高峰论坛,以此汇聚足以象征以及承载社稷之重的“灶台”,已经是莫天歌所能想到的,而且有把握实施的一个最好方案了。

只是这个方案,莫天歌始终觉得还是有些不够味,但哪里不够味,却又说不出来。

莫天歌细细思索良久,也没整理出头绪来,当下便是眉头一皱,好的方案,本该是全盘了然于胸,而出现这种隐隐觉得有问题,却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便代表着思路以及具体实践的某个环节,可能出了一些偏差与疏漏。

莫天歌便索性从头捋一捋自己关于泰山禅这道菜的思路。

莫天歌的厨艺之路,便是从历史长河中提炼那不朽的精气神,以厨艺加以实现,化作菜肴的色香味!

泰山禅这一道菜要做好,还是要在历史中去探究泰山封禅的奥秘。

泰山威严,在炎黄历史中可谓渊源流长,在周朝时,便是天子祭五岳四渎的的说法,而泰山便有可能是其中之一。

说是可能,是因为周朝之时的五岳,颇有些模棱与含糊,有时候还会变幻,有些山被加进来,有些山被提出了五岳组合,具体源流如何,学界对此尚有一些争议。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周朝时,泰山的地位很是微妙,因为,周武王伐纣后,宣告周朝鼎立的祭天之地是嵩山。

而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山川之首圣的定制,其实是汉朝才真正定下来的,而后世代延绵传承。

而汉朝之所以这么定,是因为是秦朝时,身为皇道祖龙的秦始皇以秘密祭祀的方式,在泰山上祭祀上苍,行封禅之举。

秦始皇亲自站台,有史书为证,自此之后,泰山便成为了毋庸置疑的山川首圣,是距离上苍最近的神圣之地,汉朝也是承认了这一点,往后,凡是主宰中原的王朝,即便是外族,比方说元与清,也会来祭泰山。

这些资料,是多本史书与典籍明确记载,可争议的地方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泰山的演变与源流就彻底揭开了,一个最大的谜团,始终所有盘亘在所有研究过泰山的学者心中。

任何演变过程都有着初始,而泰山神圣性的一面,最初源头到底源自于哪,秦始皇是怎么知道泰山的神圣,然后特意跑去那里祭天的。

莫天歌前世作为业余民俗学者,在这个方面,也有过一些研究,有一些猜测与假设。

秦始皇本身颇为迷信于鬼神之事,但迷信归迷信,秦始皇可不糊涂,他巡守天下时,名山大川以及各路鬼神,祭过的不知凡几,可谓见神就拜,但这种拜也只是小拜小祭,有时候更接近一种假惺惺的政治姿态,用来安抚六国遗民。

后世帝王去道观或者佛庙转一转,真要有一丁点敬意,都会稍微有点表示,就算不大家封赏,但给点香油钱,翻新一下庙宇也是题中之意,但秦始皇基本都是拜完之后扭头就走,纯政治作秀的白嫖怪一个,别提封赏或者香油钱了,事后挥舞屠刀的时候,秦始皇也根本没有半分怜悯和迟疑。

先秦年代,各地信仰祭祀阶层与贵族阶层有着不浅的勾连,因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