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也不是傻瓜,察觉到妖天的恐怖,自然不做无谓的牺牲,而是后撤严守,向上通报。
而妖天也不急,祂只是以缓步而行的方式,散布着那无可阻挡的恐怖,但若是跑的快一点,也能从祂面前逃离,因为妖天并没有兴趣去追。
莫天歌也随着那些见势不妙撤离的修士,真正进入了第一纪元的社会。
浮空的山岳之上,一位位身绕玄光的修士,面色或愁苦,或愤怒的交谈着,不时遥遥眺望着远方一步步靠近的滔天灰雾。
莫天歌也身在其中,只是没有修者能够发现他,虽然妖天之劫已是迫在眉睫,但第一纪元的风情,还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道祖与魔祖等人推翻了妖庭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玄门与魔门为主的社会结构,而这两方势力,其实并不像是后世那般是天然的对立面,第一纪元的玄门与魔门,差异更多体现在修行理念的差异上,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说是这么说,莫天歌同时也敏锐的注意到,就这浮空山岳之中,玄门与魔门的修士已经暗中有了不少矛盾。
然而这也是正常的,因利而聚,党同伐异乃是智慧生灵之共性。
如果没有妖天,玄门与魔门这两兄弟,迟早要做过一场,但眼下妖天降临,这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相比起玄门与魔门的矛盾,莫天歌更在意这座浮空山岳。
这浮空山岳,乃是一种战争法宝,等闲大妖也能轻易镇杀,曾在推翻妖庭的战役中大放异彩,但在战争过去后,便转为了玄门与魔门共用的民用洞天。
莫天歌之所以在意这座浮空山岳,是因为这浮空山岳蕴含着一些典故,勾起了莫天歌作为民俗学者的兴趣。
昔日,道祖与魔祖等人为了推翻妖庭,号召天下有志于敢于反抗妖庭的生灵加入,但妖庭势大,大妖无数,甚至荒神都有不少,反抗军光是有人也是没意义的,毕竟战争打的就是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道祖与魔祖等强者联手开发出了一门法术,然后将这门法术送到那些有志于反抗妖庭的生灵手中。
这法术甚至特殊,可以炼化一方大地,将之祭炼为浮空山岳!
这门法术祭炼的过程非常隐秘,瞒过了妖庭的视线,为反抗军的积累与发展奠定了雄浑的基础。
待到道祖与魔祖觉得反抗军积累的差不多,向妖庭发起反攻号令时,在那一尊尊大妖惊恐的眼神中,一座座浮空山岳拔地而起,其势遮天蔽日。
山中之人可曰仙,仙的概念,便因此在第一纪元成型了,而这般概念,便是以抗争与变革的姿态而显现。
莫天歌品味着这个典故,心情略有些唏嘘,在前世地球,仙的概念与象征另有源头,但在这蓝星,仙之概念与象征,便是起源于这个典故。
一段跌宕起伏的风云史诗,无数人的抉择与信念,充斥鲜血的牺牲,铸就了这一个典故。
虽然第一纪元已经终结了,但仙的概念与象征,却始终延续下去了,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多了许多内涵与象征。
莫天歌以前研究民俗学,都是以站在当代的视角,去研究古代的源流,没想到现在有机缘,站在起源处,去俯瞰一个典故的后续演变脉络。
这般知识,对其他人也许没用,但对莫天歌而言,却是万金不换,甚至比掌中佛国这般无上法门更为有用。
要知道,莫天歌此刻的道行,皆是在大图朝中,烹出黑渊泰山禅之汤这一道料理铸就的。
在莫天歌看来,第一纪元的时代浪潮,皆在这“山中人”的概念之中,若是能以此为食谱,烹一道大菜,道行必可大进一步。
只是莫天歌的烹饪方式,与常规厨艺差距甚远,他要做一道菜,不仅对知识与力量皆有极高的要求,准备还极其繁琐,须得牵动整个世界的局势才行。
莫天歌在大图朝捣鼓这么久,也就堪堪烹出那么一锅汤而已,而现在,妖天之劫已是迫在眉睫,第一纪元的时间并不多了,莫天歌有心也是无力。
浮空山岳,是第一纪元社会的基础单位,正常情况下,则是以浮空岛屿之姿,巡游各方,犹如小型的修士村镇。
一座座浮空山岳的飞行轨迹是受控的,定期会聚集在一起,让复数的修士社区得以交换物资,或者交流切磋,验证自身修行,一旦出现什么危机的话,浮空山岳会有着更进一步的变化。
一如此刻,当妖天之劫出现后,一座座浮空山岳,载着一位位修士,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一座座浮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