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传承体系中的伏笔。
做完这些事后,莫天歌便将注意力放在考试上。
金山寺的传承甚是繁复,前几关的核心内容,是学习经文,理解佛门奥义,修行佛门真法,而到了第七关这个层次,便考验弟子们对“法事”的掌握能力。
在前世地球,没有超凡之力,佛家弟子就算举行法事,基本都是撑场面,实际没什么作用,而在仙道蓝星,佛门弟子的法事,乃是能够显现于现实的力量,而且覆盖范围相当广阔,祈福消灾,渡化亡魂,驱魔镇邪,堪舆改运,治病顺气,祛厄除难,皆包含在法事的范畴内。
而这次考试,考验的便是祈福消灾的知识,其他参加考试的人员,此刻皆是面色疾苦,因为这次考试难度相当之高。
莫天歌缓步上山,也没显现神异,只是展现出金钟罩第五关的功力,而后以拳碎石,以掌伐木,于山岳的地气流动的节点中,搭建了一些小小的佛龛,然后又在山岳地气浓郁集中之地,搭建了一座简陋的山野孤庙。
忙完这些事后,莫天歌双手合十,念诵着经文,去参拜那一座座小佛龛,淡淡的佛光从其身上绽放开来,缠绕在这些小佛龛上,以此为节点,调和着山岳地脉之气,化解着其中蕴含的阴煞之力,让其灵韵渐生。
但这些并非关键所在,巡游一圈后,便回到了那简陋的山野孤庙中,盘踞其中,诵念祈福经文,进一步调和这地脉煞气。
诵经之声伴随着佛光远远传去,不一会,竟有鸟兽忽来!
鸟儿落在庙顶,走兽落在墙外,没有争斗,只是安静的趴伏着。
它们并非因为听到佛法妙谛而来,只是感到了此地煞气减弱,灵气渐生,所以本能的聚集而来,吞吐着这里远比其他地方更为浓郁一些的灵气。
莫天歌虔诚诵经,心无挂碍,清净自在,而起声音,渐渐多了几分雷音之相,每一声诵经,皆仿佛化作雷霆,在附近震荡着,化解着山岳地脉之气的阴煞!
金山寺乃是佛门正宗,内传之法甚是玄妙,以此祈福消灾之法为例,若是深得其中三味,不管进入任何凶地绝域,也能凭借一己之力,渐渐渡化之,让其化作洞天福地!
佛光化解着地脉阴煞之气,而这般接触是双向的,不经意间,莫天歌便觉得一股阴戾而幽寂的气息,在自己身心中弥漫开来,让其心神不宁,意志动摇。
世间之事是对等的,欲要祈福消灾,自然要直面灾厄,莫天歌以佛法化解山岳地脉阴煞,也受阴煞之气的侵染,不多时,便有阴魔滋生的迹象。
莫天歌诵经之声骤然中断,睁开眼后,瞳孔最深处,一抹恐怖的黑红之光一闪而逝,那因为山岳地脉阴煞滋生的阴魔,顷刻将就被吞噬殆尽了,再也做不得祟。
莫天歌放目眺望,在远处,菩道,天智这些颇有名气的考生,也在山岳或者河边立下庙宇,盘踞其中诵念佛经,行祈福消灾,祛除地脉阴煞之气之事。
他们受阴煞之气侵染,也是阴魔渐生,但却凭借自己的佛心佛性,乃至于诸般镇魔清心的法门去硬抗,表现倒是比莫天歌好得多,化解的阴煞之气也比莫天歌更多。
莫天歌没有在意考试成绩之事,只是将心思放在了另一块中。
“佛门认定的魔,真是有趣呢。”
莫天歌虽然自辟天魔之路,也依托前世身为民俗学者的知识,有着不凡的本事,但由于没有经历过正规且成体系的超凡知识学习过程,有着很明显的散修风格,即对某些事有着很深入的看法,而对一些可能是常识的问题,反而不甚清楚。
而这一次拜入金山寺中,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倒是弥补了莫天歌的一些短板,让其得以更深入的思索一些问题,比方说,何为魔!
在莫天歌原本的认知中,魔是唯我之意,也是执迷之念。
阴阳生死道中那一道延绵千古的至爱魔性,便是如此,而破魔八阵蕴含的支配魔性,也同样如此!
但在佛门中,关于魔的解释,却有了另一套的学说,比方说,楞严经这本佛门修行大全中提及的种种魔头,更接近于某种象征。
诵念经典,心神不宁,注意力涣散,是阴魔侵扰。
修行锻炼,好逸恶劳,意志力不坚,也是阴魔侵扰。
为人处世,无名火起,动辄与人争斗,还是阴魔侵扰。
楞严经中所叙之魔头,实则乃是修行之中,修者会遇见的种种问题。
这阴魔由心而起,显现于行为之中,须得一一破除降服,才能真正抵达那无上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