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的道与法,包罗万象,近乎真理,即便以莫天歌的天赋才情,也难以从中摄取阴影,完成观佛法而演无天魔佛一类的事情来。
但太上真魔这个未来可能性的诞生,却说明了老君的道与法,的确存在着足以被莫天歌利用,进而炼化为魔相的阴暗面。
所以,在见到太上真魔之时,莫天歌便在思索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也就在时,莫天歌灵机一动,想到了之前隐隐觉得老君与老子似乎有一些相似之处,有种时光长河的两朵相似浪花之感,便骤然有了一些灵感。
前世,老子西出函谷关,传下道德五千言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而道德经也至此扎根于炎黄,对后世的文化,军事,政治等等领域,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生平其实相当的模糊,有很多至今都是争议极多的地方,但少而好学,天生聪慧却是比较公认的,是地地道道的学霸。
据称其师从商容,而这位商蓉,学识深厚,智慧非凡,乃是商纣王时期的礼官,后归隐太行山,被周公三请而不入朝!
但这般贤达之人,教了老子一段时间后,便扬天长叹“我的学识实在不够,已经没办法教你了”,而后给老子开了一封介绍信,推荐老子去周朝游学。
老子入周朝,当真是猛虎下山,其履历只能用狂猛来形容,史书曾言:“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学。”
只要是书,只要是知识,老子有杀错没放过,待到学无可学后,那些博士举荐老子入周朝守藏室,也就是图书馆任职,进阶为传奇职业图书馆管理员。
周朝图书馆可不一般,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
没有人知道老子在那里看了什么书,看了多少书,因为那个时代,曾经如日中天的周朝,渐渐展露颓势,在那时代的大背景下,区区一个周朝图书馆管理员,没有人会去探究并且记录其日常点滴。
老子也被列入了百家争鸣中的诸子百家之一,但他的生平相比起其他诸子,却是过于寥寥,没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与名句传颂,没有与谁多辩论过,没有反复宣扬自身的政治主张与治世理念,没有炒作过名气,甚至连著名的孔子与老子之会,到底真实存在还是假编,至今都是争议点!
而那道德五千言,却让老子成为了神话!
道德经区区五千字,却是字字珠玑可震鬼神,在政治家看来是治世纲领,军事家看来是兵武军书,在商人看来是商海宝典,在修者看来是修行秘录,不论是什么人,什么,只要细细读之,结合自身的情况,总能有所得,当真是大道真言。
但道德经被称作万经之王,众典之首,并非仅仅因为道德经字字珠玑,乃大道真言那么简单,背后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代演变脉络,才是一切的根本!
三皇五帝那人神混居的神代时期已经远去,但商周之朝,依旧是巫风盛行的时代!
鬼神天命,充斥于社会秩序之中,曰之于礼,也充斥于民间文化之中,曰之于乐。
家国大事,唯戎与祭,一个祭字便说明一切,各个阶层,皆有着特定的祭祀方式,王血享太牢,贵血享少牢,民血享寒食之馈,在祭祀层面折射着礼乐之制,也映射着鬼神巫风的演变!
在殷商之时,鬼神天命是一种根本的时代风潮,诸典籍即便阐述着智慧,也少有直言不讳,经常寄托于鬼神之说。
山林不可过度砍伐,江河不可过度捕捞,警告人们不可竭泽而渔的智慧,也以不可惊扰山河鬼神,须得敬之,不然必有大祸的言辞叙之。
老子便是生活于这个时代的人,生来便饱受这方面的文化熏陶,作为学霸的他,看的也是这些书,而入周朝图书馆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在周朝那个时代,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的图书馆,多得是艰涩晦涩,佶屈聱口的竹简文书,或者干脆就是石刻与龟甲,而这些典籍时代越是早,就愈发偏向鬼神玄学,就好比一些殷商时的历史记录,基本就是一本以鬼神小说大全。
而老子将这些悉数学通了,某种意义而言,老子是三皇五帝以来,唯一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有据可查的巫道大成就者,这可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到了后期,老子能掐会算,能知前后的故事,屡见史书与民间传说,比方说,老子见秦王,谶言定秦运的故事。
但身为巫道大成就者的老子,他所著的道德经,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