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游记中蕴含的修持之法,即便以江流的修为,也忍不住颇为赞叹。
整篇西游记,就是一个“人”直面九九八十一难的寻心修持之旅。
这修持之法,融于故事情节之中,取经团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选择,遇到的每一个妖魔鬼怪,神仙菩萨,由此发生的种种,皆是修持。
这修持之法并不高深,恰恰相反,这修持之法异常的直白浅显,只要识字,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肯往这个方向琢磨,都能有所收获,即便是江流,也觉得若有所得,拂去了佛心中的一些尘埃。
能将修持之事说的如此浅显直白,字字珠玑而不得改,不论是谁都能获得自己的收获,这已是非凡的大境界,江流也是钦佩。
只是,这本西游记也不是没有缺陷的,以江流的目光,看得出西游记有一些“糅杂”的痕迹。
释家,道家,儒家,甚至一些其他的学说,皆融于其中。
虽以“寻心”这个主题将这些学说串联起来,加以剖析详解,并且提炼出自己的一套来,但也失之以纯!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儒家之人没少试图将前贤的学说融为一体,但皆有拼凑的嫌疑,被评为失之以纯,而待到王阳明提出心学,以自身学术梳理与统合前贤学说,这才显出学术之纯,自成一派,自辟一道的宗师风范。
不过,失之以纯,倒也并非西游记的败笔,某种意义而言,也是一种特色。
至始至终,西游记中直面九九八十一难的那个“人”,就是七情六欲,诸般念头此起彼伏,从一开始就不纯,也不需要纯。
而第二个缺陷,就是这般修持之法的终点。
江流将西游记翻到最后的篇章,翻到“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的九十八回。
凌云渡下,取经众人登上了接引佛开的无底船。
上了船,众人战稳了,却见尸骸于上流从落下,定睛一看,却是自身。
褪凡躯而元神存,谓之曰功德圆满见真如,虽然描述的挺厉害的,但在江流看来,这可谈不上证得了什么上乘道果,越是细细研究,越发觉得有些诡异。
若说西游记中那灵山,是西游之“人”修行之路的终点,也更像是人生的终点。
灵山脚下凌云渡的无底船,与其说是功德圆满见真如,不如说是人生终点的最后接引与纵跃。
一念骤起,西行路上九九难,一念回顾,尸骸躺棺随河流,一念过后,登临灵山见神圣!
如果收西游记真的是修持法门,那么这般修持的目的,并非为了拔超生死,超凡入圣,仅仅是阐述修持与人生,也阐述修者面对生死时的态度。
这是境界,却并非成果!
但细细阅之,江流又觉得以西游记的立意,应该不止如此,翻到最后两章,并不看文字,目光落于标题上。
九九数完魔尽灭,三三行满道归根,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细细琢磨之下,江流若有所悟。
第一章之标题,乃是灵根育孕源流出而九九回之章,却是魔灭道满归根回,而最终一百回,便是圆满成真。
这般修持的核心,便是“心”,大道于心间而出,演化万象,又复归于心间,一出一回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淬炼,抵达最终的大圆满,由内而外的炼假成真,以求圣灵显化。
明悟这一点,江流便知晓何为西游释厄传,以及真正的造化会元功。
一念如此,江流便是彻悟,知晓该去何处寻那齐天大圣了。
他盘腿跌坐于菩提树摩托车之上,双手持印,如拈花,面露微笑,空灵而祥和,做歌曰:
“花开灵根源流显,梦回东胜山上果……”
随之,江流运转功力,尽敛于心,随之,勾动自身那冥冥中的劫数。
身体如琉璃般剔透,唯有心脏处明光熠熠。
心中一念明光,不断扩散,将江流整个人都包裹其中,甚至将那菩提树摩托车也囊括在内。
许久之后,明光散去,江流已消失无踪,原地只留下了一枚金属奇石。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端是奇秀,灵韵天成。
金属奇石豪光闪烁,偶尔会变得犹如琉璃般透明,盘坐于其中的江流,身姿偶尔变得模糊起来,转而显化猢狲顽猿之姿!
江流的目的,已是不言而喻,他便是要仿效西游记中的修持之法,心念炼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