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随意一挥手,说道:
“你说的够多的了,先让我想想。”
这也许是故事,也许的确是另一条世界线上的发展,但江流没有深究,只是暗自揣测着金身沙僧,或者说是如来佛祖的目的,思索良久后,江流便渐渐品出一些味道来。
老君,如来,乃至于自家师傅莫天歌,他们的举动,皆是围绕着一件事。
围绕着妖天登临天庭帝位这件事,或者说为围绕着这种可能性,各方态度截然截然不同,金身沙僧已经表明了如来佛祖的态度,祂是相当不待见这个可能性,甚至欲要鼓动江流,将这个可能性抹去。
而原始天魔莫天歌传音而来,提早点明了妖天的身份,免得江流被蒙骗,其立场隐隐站在妖天那边。
而仙道之祖老君虽然已经入局,但态度却甚是模糊,并没有刻意表态,有些模棱两可的感觉,一如祂赠予江流的那个象征着智慧的猪八戒化身,既是智慧之果,也是智慧之孽,善恶一体,乃是阴阳未定之态。
继续深入琢磨一下,江流倒是对老君的态度有一些猜测,对于妖天为帝这个可能性,老君的态度应该偏向无所谓的,或者说,当这件事发展尚可,祂便默许,反之则另说。
无数念头此起彼伏,又最终归于平静,不管那些大能有什么算计,那都是次要的,对江流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是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明白这一点后,江流便知道在妖天为帝这件事,自己该持什么立场了!
宝船在流沙河中穿梭着,江流立于船头,眺望着涛涛无尽,弱水不浮的河景,一副恣意悠然之景,他如此安然,其他人却并非如此
流沙河这段剧情虽然被乱入的穿越者弄得画风突变,但流沙河中的沙僧,还是一如原著那般拜入了唐僧麾下,加入了西天取经f4之一,或者说,担心被观世音菩萨恨屋及乌牵连的流沙河沙僧,只能通过拜师来暂保安全了,至于未来的事,只能未来再看。
忐忑不安的不仅是沙僧,唐僧也是如此,作为虔诚信徒的他,亲眼看见观世音菩萨被打跑,本就有些心绪不定,而后听见金身沙僧那充满太空歌剧风范的西游记后传故事,更是堕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西游记后传的故事姑且不说,唐僧下意识的不愿去想,而且那种事情也超出了他这个良善信徒所能想象,以及所能理解的极限范畴了。
而光论眼下之事,西游路上九九八十一劫,皆已被诸天神仙安排的妥妥当当了,别说三位神通广大的徒儿带着他这个凡人和尚去取经了,就算是栓条狗去取经,也照样没什么问题。
尤其是唐僧听见金身沙僧说,取得经书回到大唐后,他们受到了大唐皇室的封赏,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从西天取来的经书,什么都没有改变!
如此,他踏上这条取经路的意义,到底何在?
如此种种,让唐僧陷入了迷茫中,最终,他忍不住找上了江流,叙说着心中的迷茫。
江流对此并不意外,事实上,西游记的这一段故事,本就是如此迷茫。
唐僧打着取得真经,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名号,踏上了取经之路,而故事的结尾,也只是唐僧等人功德圆满,被赦封为神佛,仅此而已。
如果这是一段修行的隐喻,那么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光就故事而论,就不是这么说了。
某个儒生读书之后,发大宏愿,要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然后踏过无数劫难,终于靠着爸爸的关系,被皇帝老儿封了一个副局级的官位,领着五险一金,吃上了皇粮,故事就这么开开心心的完结了。
天地立心呢?生灵立命呢?为万世开太平呢?到头来万物终点皆是公务员吗?
而作为西游记的男主角,唐僧在这一刻有此迷茫,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唐僧是钦羡神佛长生以及神通,这才踏上这条路的吗?
他还真不是!
他是一个标准的虔诚信徒,他真心相信佛陀与菩萨有凡人所不及的大能,也相信有着那么一本出自于佛陀的真经,蕴含无穷真善美,一旦传下,便可以普度世间,消灾祛厄,拯救世人。
但金身沙僧的未来剧透,却让他动摇了。
佛陀也非无所不能,那本真经,也改变不了什么!
江流并没有以什么精湛佛理开解唐僧,他只是招了招手,把金身沙僧喊了过来:
“你既然是未来的沙僧,想必手头是有真经的。”
金身沙僧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