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美食修仙实录 > 494.祭天宴正菜---万灵脍

494.祭天宴正菜---万灵脍

米与肉烹制的储备性干粮,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料理方式那么简单,更是隐隐指向生命进化之路上的某种关键性一环。

仓鼠与鸟儿于丛林之中收集果粮,蜜蜂囤蜜,有着类似行为的生物不知凡几,虽然形式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皆是一致的。

这种行为,这种料理方式,让生命得以跨越自然的束缚与局限,继而繁衍,壮大,发展。

这是初始的源头,无数光怪陆离的现象随之而生。

在这至厚至重至大的味道中,无量量生灵的点滴岁月,从浩瀚远古延绵至今,而又贯彻到遥远的未来。

数万,数十万前,如兽一般的史前人类,吃着风干的肉干,在山河大地之间艰难的迁徙着,从一个栖息地赶往下一个栖息地,数十万年后,人们坐在火车与动车上,吃着泡面与饭盒,在山河之间驰骋着,从一个城市赶往另一个城市。

跨越数十万年的时光,有些事情,是亘古不变,但也是日新月异。

变的是表现的形式,不变的是那份本质的意义,古如此,今如此,未来,也必是如此。

这是真正穷尽了古往今来的万古至味,隐约间,不朽的金性之光煌煌而绽。

此光不显于现实,却弥漫于食客的心扉之中。

白衣男子那淡漠的眸子,渐渐染上了一丝浑浊,这份浑浊,是一份难以言喻的“欲望”!

祂产生了渴望,渴望品尝更多,更多……

在汉朝,天人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大地发生的万象,都将与冥冥中的苍天建立起联系,而苍天也终将根据大地之万象有所反应。

天人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在哲学层面不能说完全不对,大地天灾人祸不断,流民化匪冲击四方,若说这是老天爷对无德帝王的怒谴责,这也没啥问题,若是帝王能洗心革面,勤修文武韬略,这也是好事。

当然,天人感应学说真正从一种哲学,化作某种干涉政治的学说后,各种荒诞现象却也层出不穷,如蝗灾骤起,各地官绅将蝗灾敬畏的称之为苍天刑劫,不敢抵抗,只是不断祭拜,妄求老天爷开恩,导致死伤无数,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莫天歌烹制这道菜中,便将天人感应学说中的某些概念融入其中。

民心即天心,生灵在红尘之中的悲欢离合,能沟通冥冥的苍天。

当然,说这是一种侵蚀魔染,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白衣男子大口咀嚼着,愈显饥饿之相,而那如超新星般爆发的味道,也满足了祂的饥饿,甚至远远超出了祂的期待,因为此味之变,不仅如此。

一个人终其一生,能酝酿多少可能性?

一个又一个的抉择,都可能指向不同的结局,那份可能性是难以计算的天文数字,而这还局限于一个世界线内,无量量世界线,孕育出无量量的生灵,最终诞生了无量量的可能性。

穷尽古今,覆尽四方,是亘古不朽,也是周天易变,皆以一味而载之,显之,耀之,此味可曰……人道!

白衣男子如饕餮附身,显现饥饿之相,不断暴食着,咀嚼着永远都吃不尽的料理,但越是吃,其神色就越显狰狞,不自觉间,祂喃喃自语着:

“不对,不对,还缺了什么……”

这一道料理,品尝的若是凡尘修士,甚至是仙人,都只能以完美来评价这道料理,因为这是真正将人道从虚无的概念,化作实体性的存在,但只有白衣男子这种级别的存在,才能从这份完美背后,品尝到更深入的信息。

古今森罗,皆在唇舌之间跃动着,四方万象,也在心扉间流淌着,看似圆融无暇,在不朽与易变间周而复始,但这份完美的背后,却蕴含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残缺。

很快,白衣男子便知晓那份残缺源自于何!

“这一道料理……没有心!”

厨艺,从不只是为了加热食物而存在的技艺,这是一种艺术,通过食材与烹饪技艺的搭配,构筑出表达自我或者阐述世界的作品。

而这一道料理虽然包罗万象,呈现出了人道的沧桑与变化,但也仅仅如此。

就好像莫天歌烹饪出这一道料理,至始至终就只是为了完成【通过料理表达人道】这一个行为。

没有态度,没有立场,只有漠然的观察,然后通过料理,将观察到的所有信息记录其中,也不加以任何评价,充满着超然物外,居高临下的神性俯瞰感。

如果从这一点来说,这一道菜的真正名字,也许是“原始天魔对人道的观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