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蒙蒙的天空没有日月星辰,淡墨色的大地也不见鸟语花香,唯一能见到的活物只有荒丘上的枯树顶端倒挂着的那一只只巨型蝙蝠,它们有的已用双翅包裹着身体和头部呼呼睡去,有的还在睁着那如玛瑙般闪烁着红光的眼珠子龇牙咧嘴地用舌头舔舐着自己的腹部,不时还发出吱吱吱的叫声。荒丘的南北是两座连绵数百里的高大山脉,山脉上那如锯齿般的顶峰上有的冒着滚滚的浓烟,有的喷出股股炽热的岩浆,那喷出的岩浆犹如一条条金色的火蛇顺坡而下,缓缓而流,最后汇聚到一条数丈宽的岩浆河里,那河直通西面,一眼望不到尽头。除此之外,这片天地间都是荒凉一片、死气沉沉。
不远处有一条三丈三尺三寸宽铺着黄土的大道,这道上此刻正是比肩接踵、人头攒动。一群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手戴镣脚戴铐表情木讷的游魂被两排身着白衣黑服、手持丧魂大棒的鬼差驱赶着颤颤巍巍地由东向西缓步走去,走在队伍最前面那个拿着引魂幡的白衣使者乃是白无常谢必安谢七爷。断后那个手持摄魂棒的黑衣使者乃是范无救范八爷。在这条有来无去的大道两旁长满一种似花却无叶、似果却无籽的植被,它们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白、有的紫、有的蓝、看上去就像两条又宽又长的五色彩带。
顺着这条被人世间称作黄泉路的大道往西一百里便是这些游魂此行的终点站《酆都鬼城》。那城墙高百来尺,方圆千丈,有穹顶,乃花岗岩筑成,坚不可破。城里虽暗无天日,却住着十万善魂良鬼和三万阴兵鬼将。坐镇此城的乃是第十殿地君《转轮王》。
要入此城,须得从一道高五丈四尺、宽三丈六寸的大拱门方可进入。那门洞顶端刻着两个大大的篆字《酆都》。两扇正敞开的城门乃是乌铁打造,上面嵌着九九八十一个如拳头大小的黄金铁钉,两个如脸盆大小的貔貅门环也是黄金打造。门洞两侧卧着两只凶猛异常的绿色麒麟,把守在城门前的是十八位手持虎头大刀、腰佩青钢利剑、身着乌盔乌甲、貌如山神体似熊罴的阴兵卫士。
穿过此城再往西五十余里乃是一条宽数丈的岩浆大河,名曰“忘川河”。那河里的岩浆金光粼粼,波涛汹涌,河面上看不见一帆半船,只有一群群铜狗铁蛇在火红的岩浆里游戏打闹。要通过此河,非得从不远处那座三丈三尺三寸宽的大桥不可。那桥乃是用汉白玉砌成,有九个桥孔,桥面两侧有栏杆,栏杆上立着九十九个用黄金打造的骷髅头,每个骷髅头上都蹲坐着一位面目狰狞的小恶鬼,它们总是幻化成不同的形象对着从它们身旁经过的鬼魂们搔首弄姿、巧言令色,若是哪个鬼魂上前跟它们搭话,就会被它们毫不犹豫地推入河里,而那些等候在河里的铜狗铁蛇立刻就会一窝蜂的游过来将鬼魂撕的粉碎,然后大快朵颐。
桥东的入口有座牌坊,牌坊顶端也是用篆书写了三个大字《奈何桥》。牌坊两边有对联,上联写道:积德行善.奈何桥易过。下联写道:贪心造孽.尖刀山难逃。桥的西出口支着六口大铁锅,左右两边各三口,锅里都滚着绿色的汤汁,每一口锅前都坐着一位白发苍苍手里拿着大铁勺被世人称作《孟婆》的老妇人,她们身旁放着一篮子瓷碗,每个走到她们跟前的鬼魂都会自觉地拿起一只碗去接着她们从锅里舀来的绿色汤汁,然后心不甘情不愿地一饮而尽。喝了左边三口锅里绿色汤汁的鬼魂一放下碗,立刻就会被孟婆背后的两个白甲鬼差客客气气的引着踏上西岸左边汉白玉铺成的小道上。喝了右边三口锅里蓝色汤汁的鬼魂也会被站在孟婆身后的两名乌甲鬼差带上西岸右边铺着黑泥的小道上,不过他们是被鬼差用钢叉叉着脖子去的。
奈何桥西岸左右两边数百丈外各有三个方圆九尺九寸九分的无底深坑,每个深坑旁边都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石碑上也用篆书刻了字迹。左边三块石碑上分别刻着: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俗称三善道。这三善道结构有些异常,因为每一个的坑口都在下方,坑底却在上方,抬头看那坑底直通云霄。被金甲鬼差引到坑前的鬼魂们一个个都面带笑容、平静祥和。不用鬼兵们推,他们自己就纵身跳进了深坑,不过他们的身体不是往下掉,而是往上升。
右边的三块石碑上分别刻着: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俗称三恶道。这三恶道的坑口与三善道恰恰相反,它们的坑口在上,坑底在下,低头看那坑底深不见底。每个深坑旁边都站满了面目狰狞的乌甲鬼差,他们一个个都拿着钢叉凶神恶煞地将那些凶魂恶鬼叉入深坑,被推入深坑的鬼魂们惨叫连连,那些还没被推入深坑的鬼魂被吓的哭爹叫娘,跪地求饶。可最后还是被鬼差们无情的叉了下去,那鬼哭狼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