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看着谢素素从绣庄的后门进去之后才带着人到了前门。
见到谢素素后他略带试探的说道:“刚刚在官道上时看到一人很像是谢大家,又怕认错了,便没有上前打招呼。”
谢素素笑着答道:“我们的确是从官道上过来的,没想到倒是巧了,只是确实没有看到李郎君呢。”
并没有理睬对方的试探。
李鸿见状也没有多话,直接问:“是某失礼了,某今日前来也是因为心忧绣品如今进展如何?可否方便容我一观?”
他原本以为谢素素是在绣庄里做活的,就想着派人提前知会一声,自己直接过去看一下便可。
但现在看到谢素素是从别处而来,便以为自己今天看不到了。
他虽不关心女红事物,便也是知道时下绣娘刺绣,都是需要将底稿绷在绣架方可刺绣的。
而按之前谢素素所说的样式,那绣架应是极大才行,那肯定是不好移动的
只是他已花了大价钱预定,当然还是想要多知道一些进度,不然他已然在长辈面前夸下海口,到时若是拿不出东西,即便他能让对方赔个倾家荡产,但丢脸的还是他自己的。
谢素素也清楚他的心理,因此并没有二话,只是接过哑良手中抱着竹筒,然后从里面拿出卷成圆筒的绣品,展开来给李鸿看。
李鸿看到她先是打开外面的包着的包布,然后才露出了里面薄似蝉翼的羽灵纱。
这羽灵纱乃是用一种极韧的蚕丝织成,因此虽然轻盈通透却极是坚韧,不似普通丝织物容易勾坏,因此很得上层贵人的喜欢。
只是这羽灵纱出产极少,王三娘开了这么多年的绣庄,也只得了一匹压箱底而已。
因此次谢素素说要将绣品制成挂画,需要结实却贵重的面料,她才拿了出来。
这羽灵纱乃是淡金底色,一幅宽三尺。谢素素将两幅底纱连在一起,然后中间接缝处及四边都以金线绣了万字符与祥云纹,这样便看不出来接缝,整张绣品 宛如一体。
除此之外,她还在四角处也用金线绣了云纹,正中间的佛经才绣了几个字,但是底稿已经全了。
李鸿看着展开的薄纱微微张开了口,他自诩已是见多识广,但这样大幅的绣品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他不由失声问道:“这样大的绣活要如何才能绣起来呢”?
他是见识过家中绣娘刺绣的,最大的绣架的也不过只有这个横幅的四分之一大。他无法想象这样大的绣品要用多大的绣架,况且绣架大了,对方又要怎样去绣呢?
难道是钻到绣架下面去绣的?
谢素素微微一笑:“奴家请人特制了大的绣架,竖起来绣的”。
她确实没有说谎,她是找了林大郎用长毛竹为她特意打制了超大的绣架放院子里然后用意念在上面刺绣,这样的话比她在空间里会慢一点,但是她现的空间太小,这样巨幅的布没有办法展开,如果不展开来而是一点一点的去绣会比在院子里绣还更麻烦。
李鸿设想了一下这样巨大的绣架,不禁也有些惊讶,这样的话估计是要站在梯子才能绣得起来了。
只是这绣架也没有给梯子依靠的,难道是专门有人在下面扶着,想到这他不禁又看了一眼谢素素。
虽然谢素素最近一直在减肥,和以前相比是瘦了不少,但和普通人相比还是胖的。
这样的身材,那必须得特别结实的梯子才行,下面怕不是还要好几个人扶着。
李鸿虽然在脑子里显现了这样有些滑稽的画面,面上却不显,反而赞叹道:“不愧是谢大家,也只有您这样的大家才能绣出这样的上品来。”
他的态度和第一次来时简单是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如此前倨而恭,也确实是在看到谢素素的绣稿之后被震住的缘故。
这样巨大的佛经装裱之后挂在祖母的佛堂里面,让祖母每次礼佛都见到,再想到这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儿敬上的,想来她一定会是高兴的。
想到这儿他由得又说道:“辛苦谢大家了,我见这佛经上的字飘逸秀丽,不知是哪位大家的书法呢?不知谢大家是用何种笔墨描上底稿的?居然如此细致如一?”
他对于书法上也有一定的研究,谢素素底稿上的佛经虽用的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字体但却感觉与佛经非常相称。
谢素素自然不能告诉他,这是后世一位浸淫佛法已久的大书法家所写,系统帮她画上去的,只能微微一笑道:“还请李郎君见谅,此为小女子一点秘密,请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