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对曹昂的劝导并不仅仅局限于青山道人这件事。
圣人言:过犹不及。
曹昂的心思极重,张角想借着这件事劝导曹昂不用时刻都抱着那么重的心思。
他的这个劝导并不能对曹昂起到很直接的影响。
在曹昂看来,如今这么个乱世下,想得多些总归是没错的。
这样的念头确实有道理,只是适用情况的区别而已,利也,害也。
人力有限,单单以个人之力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有一个好的团队很重要,有此想法的曹昂更是不会轻易被他人的劝导影响而改变他那心思重的性子。
曹昂此时只是客居于太平道中,既然张角说不出手,那他便不会坚持对那青山道人采取行动。
当曹昂在巨鹿城里等待了几日后,黄巾起义正式爆发了。
汉室朝廷多年压迫下,那些平民百姓对汉室朝廷的怨念如决堤洪水一般跟随黄巾起义一同爆发。
在那些平民百姓的帮助下,一开始的黄巾起义十分容易。
容易程度容易到夸张的程度,曹昂跟着张梁去渤海,到了地方后,还没等他们做什么,渤海郡城的大门就已经打开了,渤海郡里选择投向太平道怀抱的不仅仅是平民百姓,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守军。
经过张角的经营,太平道在冀州的名声极好。
先前之所以会在渤海郡里闹出太平神药一事,就是因为太平道在冀州的名声太好了,后来,曹昂以一己之力将太平神药一事扭转,直接导致了汉室朝廷在渤海郡的威信大受打击。
渤海城没有坚固城墙,没有训练有素的强劲守军,民心又不在汉室朝廷这一边,面对这么一个三无局面,原本的渤海太守袁承很果断地在黄巾起义当天就弃城而去,一路往汝南方向逃。
张梁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接管渤海郡的案牍库,按照张角的交代,在渤海郡推行均田政策。
当张梁将张角制定的各项政策对外公开后,整个渤海郡城都陷入疯狂。
“我等不仅可以脱离奴籍,而且还能分到土地,这是真的吗!?”
“我不是在做梦吧!”
对于那些常年被压迫的百姓而言,这简直就是梦想照进现实。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我等誓死拥护太平道!?”
狂热的人群开始喊口号。
这时,曹昂以望气之术看到从那些情绪狂热的百姓身上涌出大量很玄妙的气息,汇聚到张梁身上。
这种气息是信仰之力的具象体现,大大有利于道法。
“进城的事倒是比我想的要更顺,现在有什么具体的事情要我去做吗。”
进入渤海郡的这整个过程中,曹昂就只是跟个旁观者一样在一旁看着,闲得实在无聊。
他这么问,倒也不是要让张梁给他安排事做,他对那些注定不会推行成功的政策和这场注定失败的黄巾起义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他现在是想让张梁确定暂时没他什么事,让他下班。
看着曹昂,张梁想了一会儿后没好气地说道:“阿宁现在在渤海城里,按照大哥的意思,你去看看她,看她现在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张角有意撮合曹昂与张宁,在这事上,他在张梁出发来渤海的时候特别跟张梁交代过。
张梁作为张宁的叔叔,他在得知张角要撮合张宁和曹昂后,对曹昂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敌意,不过,敌意归敌意,他不会忤逆张角的决定。
“你小子可给我听好了,大哥不希望阿宁卷入此次的起义。”
不管这场黄巾起义的目的是为了大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夺取天下,还是为了教化世人,为天下百姓发声,这场黄巾起义都会造成尸横遍野的杀戮,给张家三兄弟带来无尽的业煞。
张角不希望张宁被这份业煞影响,所以让她自幼年时就开始学医救人,为了能让她早点救人以积累福报,张角不惜以折损自身道行为代价强行给张宁开智,让她能以十岁年纪就开医馆行医。
不让张宁卷入黄巾之乱,这是父亲对女儿的保护,对此,曹昂郑重地点了点头,而后去往华家医馆找张宁。
曹昂先前在龙腹洞里静坐了一年。
那种感觉就像是黄粱一梦,一觉醒来后,仿佛是时间就那么无端地跳跃了一年。
此时见到张宁时,曹昂忽然感觉那一年确实是真实的过去了。
自从曹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