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穿越之日月照我隋唐路 > 第120章 宝贝的棉衣

第120章 宝贝的棉衣

最著名的布品,有蜀布、越布、阑干细布,都是时人最喜欢的衣料。

棉花,对这个时空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非常陌生和奢侈的东西。

在汉朝,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棉花和棉布。

但不知道为什么,棉花始终没能走近中原百姓,而只在像遥远的崖州(海南岛)、西域地区打转转。

天朝上国,似乎不喜欢这种外国来的洋东西。

也许在其文化基因里,冬绸夏葛,才能是与大汉的身子相匹配的衣料,根本不管瑟瑟的寒风像刀子一样侵袭着百姓单薄的身体。

丝绸偏软轻薄,葛麻偏重挺括,但他们都有一个缺点,不太防寒。

阿布只能感叹,大中华的北方人,在没有棉花的岁月里,真抗冻!

毕竟,有皮裘加身的人,不多!

单就材料而言,丝绸和麻,与棉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丝绸,先要处理蚕茧,也就是缫丝工艺;麻布,则先要脱胶、纺线工艺。

棉布,需要脱棉籽、弹棉絮、纺棉线、织棉布。

只要棉线纺好了,至于织布,就有太多的织造手段和工艺参考了。

可惜,要等做出好用的如黄道婆大人发明的织布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阿布的建议是,不仅要借鉴葛布、麻布、丝绸的制造方法。

还可以搜寻崖州、西域的绵织工匠,加入团队,不断改进。

等不及的阿布,已经开始制作小棉袄了。

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也不让娥渡丽参加,只索要了针、剪刀。

折腾了好几天,把手都戳花了。

终于,做出来了棉衣四件套,棉裤、棉衣、棉帽。

崭新红绸的面子,自己穿旧变得绵软的细麻上衣做的里子。

害怕这旧麻布还是太硬,伤了宝贝的皮肤,在做棉衣之前,阿布亲自用热水煮、木槌打,差点将布片打烂才放手。

当珮瑗儿穿上暖烘烘的小棉袄的时候,另外两套,已经悄悄地被送往高句丽王都城。

颇显艺术的盘扣,就不会做了。

阿布只能以布疙瘩,代替。

看着肥嘟嘟的珮瑗儿,阿布觉得数日的辛苦、手指头上累累伤痕,都不算什么了。

手工做棉衣的这些付出,太值了!

然后,他将满意的目光,瞄向自己和娥渡丽。

正抚摸着这种奇形绵软小衣服的娥渡丽,以为阿布又要干点什么。

于是不由得红了脸,竟然就低下了头。

嘿嘿,想岔了啊,女人!

阿布,只是琢磨着,是不是再给自己和娥渡丽,也搞上一套大棉衣,穿穿?

接下的一段时间,阿布忙着给自己和娥渡丽、老爹老妈、温璇、和谁做大棉袄。

同时,他就一直思索着,该如何影响周围的其他人,欣然接受这种划时代的衣料和衣服。

还真别说,有了皮裘和绸缎,有了葛布和麻布,这时的人们,还真不一定买阿布的账。

棉衣,有点丑啊!

娥渡丽,当然不会是那个不买账的人,尽管觉得真的很不美、很不符合少族长夫人的风仪。

但是,这棉衣有个特点,大冷天一旦穿上,就再也脱不下来了。

所以,娥渡丽总算是坚持住了!

棉布,一时半会儿还弄不出来。

阿布就暂时叫停了原计划中轰轰烈烈的纺纱运动。

那种开着会、唠着嗑,盘腿而坐,左右开弓的经典场面,最终没能在这个冬天的日子里上演。

棉花,全要用来做棉衣。

一万多斤棉絮,能造出多少棉衣?

珮瑗儿的棉衣加棉裤,差不多用了二两左右的棉花。

大人的棉衣棉裤,最多不能超过一斤。

阿布叫来户部的贾农和图,给他们一个新任务。

筹建一个军民两用棉服厂!

为了适应粟末族正规化建军的要求,在陀太峪,是有专门的军用被服厂的。

人数,规模,都还不小。

可那个军用被服厂,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是面向军士,讲求实用性、可靠性。

质地和样式,没有选择,全都是朝着耐磨、整齐、统一、防护性好来运行的。

而这个军民两用棉服厂,所生产出来的棉服制品,既要考虑防寒,还要考虑舒适、美观,最终要适合市场性的要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