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穿越之日月照我隋唐路 > 第225章 文化兴邦,科技兴邦

第225章 文化兴邦,科技兴邦

边际的。

如果想获得威力更大的爆炸力,就需要在化工领域再下大力气,研发新的爆炸材料。

好在这个时代,在泛汉文化范围内,搞丹药、想成仙的人还是很多。

于是,在孙思邈的介绍下,何虎走遍大隋各地,重金邀请了许多当今著名的炼丹大师。

叫上名字的,有苏元明(青霞子)、陈少微、张果、孟诜、玄真子、清虚子、楚泽先生、独孤滔等人。

因此,粟末地化工科学研究院化学分部的人员,规模最大。

目前,有三百多名丹药大师和学徒。

整日里,在杨柳湖后面的一处山谷实验场,烟火缭绕,声音隆隆。

那是丹师们,在开展各种看似莫名其妙的研究。

可不要小看这三百多人,其实真正主导研究的也就七十多人。

其余人员,都是助手、记录员和安全员。

这里,花钱如流水!

用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也常常会发生莫名其妙的爆炸和难闻的烟气。

但即便这样,这些人似乎也乐此不疲。

因为阿布当面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能研究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仅政府会高价购买,还能享受专利分成!

与此同时,还可以面见孙神仙,听其宣讲长寿升仙之道!

孙思邈,人家是什么人?

那可是名满大隋的活神仙,六七十岁人,如三十许也!

化学部成果,有几项。

其一,绿矾油,即稀硫酸,以及浓硫酸的制取。

绿矾油,已经是老发明了,只是老祖宗们没有给它硫酸的名字而已。

这些丹药师,是再次提高了对绿矾油的提纯工艺。

他们成功地由稀硫酸制备,发展到浓硫酸制备水平。

其方法,是所谓的“炼石胆取精华法”,即干馏石胆(胆矾)而获得硫酸。

为了充分利用粟末地从倭奴国进口的硫磺原料,阿布想办法给他们丢了个消息。

相传,在秦汉时期,有人通过焙烧和冷却硫磺气,获得了纯度更高的绿矾油,人家叫硫酸。

这下子,那些炼丹师们疯了!

开始利用玻璃器皿工厂提供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实验器材,彻夜研究。

据说,这些人现在对酒精灯、烧杯、试管、曲颈瓶、滴管、玻璃棒,温度计、托盘天平、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漏斗、广口瓶、细口瓶、坩埚钳等用得得心应手。

当然,因为质量和使用方法的问题,这些东西消耗量很大!

没关系,粟末地的玻璃原料不值钱,这些设备可以大量供应。

三酸中的硫酸有了,那下一步就是攻坚盐酸和硝酸。

硝酸研究的进步,更快一些。

有些炼丹大师已经开始尝试将硝石放在烧瓶里煅烧,试图收集产生的气体。

其实,如果这产生的气体溶于蒸馏水,就能产生硝酸。

因为那气体叫二氧化氮。

烧碱,应该很快能被这些人制造出来。

因为将熟石灰和大家熟制皮子的草木灰、或者烧制玻璃时用到的查干淖尔湖的所谓纯碱——“碳酸钠”溶液。

混合,沉淀,分离,提纯。

沉淀物,是碳酸钙。

悬浮溶液提炼,就能得到烧碱,氢氧化钠。

这样,两碱(其实是一碱一盐)就有了。

现在看来,粟末地化学品中,将来碱的家族最大,除了即将得到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钠,还有氨水。

这东西,因为橡胶的使用和研究,已经提前发明出来了。

只是,现在对盐酸的研究,很是没有方向。

只能鼓励炼丹师们,对对着大家实用的盐,多下功夫。

于是,阿布给他们特意提供了大量的海盐、岩盐,让他们可劲的使用。

其实,这也是一层窗户纸,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食盐和绿矾油(硫酸)放入蒸馏器中加热,遗留物就是硫酸钠。

如果将逸出的刺激性气体,用蒸馏水吸收,就会得到一种酸性溶液,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盐酸。

可是,这个方法,阿布不想告诉他们!

还是让他们自己继续瞎搞吧!

等哪天某个大师灵光一现搞出来了,才符合研究科学的精神。

那样,还可以奖励他们,并借以收买人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