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个绰号,扶弟魔!
所以,关于心脏解剖和修复医学方面的进展,阿布格外重视。
“如果能解决输血、麻醉、显微、抗生、心脏起搏等方面的障碍,这个手术至少比华佗的开颅术应该更容易吧!”
阿布梦想道。
阿泰古朗异乎寻常地聪明,特别是记忆力。
这是阿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
三到四岁,孩子们开始启蒙了。
现在的蒙书,有李斯的《仓颉》,赵高的《爰历》,胡母敬的《博学》,文字多取自《史籀篇》。
汉初的闾里书师们,将它们合编成一册,统称为《仓颉篇》。
此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长《元尚篇》,扬雄的《训纂篇》,贾纺的《游喜篇》,张揖的《埤苍》。
蔡邕的《劝学》、《圣皇篇》、《黄初篇》、《女史篇》;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的《太甲篇》、《在习篇》等;崔瑗的《飞龙篇》;朱育的《幼学》。
樊恭的《广苍》,陆机的《吴章》,周兴嗣的《千字文》,束晰的《发蒙记》,顾恺之的《敏蒙记》,以及《杂字指》和《俗语难字》等。
这时候的蒙学读物,主要是以识字为主。
阿泰古郎因为身体的缘故,家里并不鼓励他花太多的精力读书识字。
可是,他还是很喜欢跟着侄子侄女,在家里的私塾里溜达。
一天,阿布抱着弟弟,脖子上架着珮瑗儿,腿上挂着可立儿在书房里玩。
玩着玩着,女儿和儿子就开始给他老爹显摆私塾里学到的东西。
先就是背书,结果珮瑗儿背的快,可立儿嘴皮子没有姐姐的快,所以就输了。
珮瑗儿因此就很得意,看着嚼着嘴巴的弟弟很傲娇。
“可立儿,你赢了!珮瑗儿刚才背错了四处,分别是……”
阿布听了,大吃一惊。
这可是周兴嗣的《千字文》,孩子们顺口溜下来,还算容易。
可是,要想一边听着,还要找出里面的错漏处,却不是那么容易。
阿布对千字文当然不陌生,可是刚才的确没发现珮瑗儿读错的地方。
可是自己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弟弟,不仅听明白了,而且还数出了错漏。
“真的,真的是那几个字儿?”
阿布放下孩子们,坐在他们中间,问弟弟。
“是啊,珮瑗儿将……错成……,而可立儿读得慢些,单一字儿不差!”
看见大哥很重视自己的见解,阿泰古朗很兴奋。
“不用急,慢慢说!”
见弟弟的气息又有点喘,阿布忙抚了抚他的胸腹,安慰着说道。
珮瑗儿不乐意了,可是当二叔指出了错误,便噘着嘴不说话,眼泪只在眼眶里打转。
“珮瑗儿,二叔指出你的错误,你应该高兴才对,否则以后等到爷爷考较的时候,才会丢大人呢!”
阿布悉心的开导宝贝女儿,还不忘夸奖一下同样心情低落的儿子。
然后,转过头来问弟弟。
“弟弟,你不是很少去上课,你怎么能这么清楚这些文字?”
“哥哥,其实我都是知道的!”
阿泰古朗有点害羞地低声说道,仿佛犯了什么错误。
“什么?你都知道?你都知道什么呀?”
阿布好奇地问道。
“就是,就是夫子们讲的那些,我全知道了……”
弟弟的头慢慢低了下来,声音也小了很多。
因为他知道,家里的人都反对他花时间读书,那样对身体损伤很大。
“弟弟,头抬起来!”
阿布的声音有点严肃。
阿泰古朗胆怯地抬起头,用一双大眼睛看着哥哥。
“你告诉我,夫子们讲的那些,真的全知道?”
“嗯!你不相信?”
孩子有点倔强,对于最疼爱自己的哥哥质疑自己,看到有点委屈。
“我相信!天底下只有哥哥最相信你了!”
阿布忍住心中的震撼和喜悦,诚恳地看着弟弟的眼睛说道。
“你别急,我随便挑几段,你给我背背,我好让爹娘嫂子们大吃一惊!”
阿布鼓励地说道。
阿泰古朗一听,心里非常开心。
平日里,自己能感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