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抚慰大使,他先派出使者,与都拔积极沟通。
同时,为了创造稳定的抗敌环境,他敦促各郡联合剿匪,安抚民众。
各地郡兵,被李渊组建成三大军事联军,采取抓大放小、先难后易的策略,对各处乱匪进行了联合剿杀。
内候官的秘谍四处出动,为剿抚大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支持。
太原、河东境内的匪情,顿时为之一变,迅速变的稳定安静不少!
李渊、王仁恭、杨子灿等人,联名上奏,请求开仓赈济,舒缓民情。
突厥和大隋边境局势,既未变好,也没有持续恶化。
僵持,对峙!
未几天,诏下。
准!
阿布将训练骁果新军的担子,交给了沈光和王辨。
他自己,则带着卫队和白鹭寺的手下们,穿行于马邑郡、雁门郡、楼烦郡、云州郡、太原郡一带的边防线。
最远的,就是直接到达了帝国最北的边郡,五原郡和云州郡。
云州郡,就是后来的定襄郡,有一个阿布前世非常熟悉的地方,丰州。
丰州,在阿布的前世,叫呼和浩特。
虽然已经距离突厥人的兵锋近在咫尺,但胆儿肥的阿布,竟然面不改色、大摇大摆地在丰州城内外四处游逛。
可是山河变幻,哪有一点记忆中的样子?
倒是远远的阴山和近处的大斤山,让他有点前世依稀的印象。
唏嘘不已,阿布仰天叹息!
这让随行的侍卫和人员,不由紧张万分,也大感不解。
转眼之间,五个多月过去。
来的时候,正是五六月份的初夏时节,现在都已经进入冬季了。
十一月份的塞北地区,受铁勒草原上强硬的寒流入侵,冷得可不是一般。
东北是冷,但是在黑土地周围,都是高山峻岭,自然能阻挡大部分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劲风,气候要相对潮湿温暖许多。
不像塞北地区,当寒流吹来的时候,会直接扑在太原盆地周围的高原上面,无遮无拦,简直能杀死人。
这时候,无论是突厥人、还是大隋人,一般都是不能轻易出兵的。
否则,非战斗性折损太大了!
所以,对峙的双方,在这个时节,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收缩防线。
大部队,都收拢在避风的山窝营地里猫冬。
阿布是个特殊的!
他下令,新组建的骁果军三万人,必须进行抗冻训练。
于是,在寒风中,在冰天雪地中,在蜿蜒千里的长城之上,总会看见一队队穿着单薄的汉子,在那里穿行。
“杨阎王”,这便是左右两军的军兵们,对特使编练大臣杨子灿起的绰号。
但不管怎样艰苦,这些全部来自农民的军队,表现出了非常良好的服从性和忍受力。
这,或许就是从刚开始脱胎于乱匪、几无贵族子弟搅合其中的好处吧!
十万经过初等残酷厮杀后活下来的俘虏,从中挑出最合适的三万人,总算是一支体格健康、出身良家、精挑细选的战兵种子。
至少,从阿布的角度看,这些军士还算让人满意。
所以他自己在上面花费的精力不算少,特别是动用权力和关系,在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粮饷保障等上面,足衣足食。
这支军队,既是广皇帝的首支皇家雇佣军,又何尝不是阿布自己在中原关键时刻的保命力量?
强悍,坚毅,荣誉,节操,柔韧!
阿布通过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的重影力量,将骁果军打造成一支这个时代大隋从来不会出现的军队。
骁果军中出现的一些职位和活动,大部分都是照搬与重影军。
如巫医曹制度,在这里变成了功医曹参事制度;内勤考核制度直接照搬;饷银直接和隋通钱柜合作设立个人账户;由基层军兵自己推举伙长代表军兵言事……
至于骁果军们,最关心的家事和探亲事宜,阿布则有所保留。
这个事情,于这个时代是无解的!
饷银可以通过遍布大隋的隋通钱柜,发给他们家人。
但是这像其他府兵一样,按期回家的事,这可不是阿布自己能决定的。
除非,战争结束,或者这世间已经和平!
但这,可能吗?
在叛乱四起的年代,你不要说探亲,就是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