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其实都对战争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比如斯大林格勒是转折点,库斯克是转折点等等。
这种转折点,其实只是一种叙述手法而已。并不是说过了转折点就顺风顺水,过了转折点就一切逆转了。
从聂伯河战役的篇章也能够看到,红军在各处的进攻仍然是频频遭遇瓶颈。在这种情况下,不计伤亡,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是唯一解法。
即使是爱兵如子的卡图科夫,也不得不在形势的逼迫下用兵如泥。
而且红军的战术表现也是非常的糟糕,五个方面军同时进攻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却没能包围德军哪怕一个师。
由此得知,斯大林格勒之后,红军并不是一路赢到柏林的。
残酷的战场环境,让即使是在43年年末的现在,也经常会有逃兵出现。这些逃兵的下场自然是不会太好,但也好过于被驱使着向德军的机枪阵地冲锋。
不过也有很多逃兵被抓回去后,又给送上前线向着德军机枪阵地冲锋了。
————————
10月23日,处在华铺城外战斗最前沿的红军第180步兵师只剩下1000人出头,德军在华铺城内的第88步兵师此时有大约1700人。
德军只有第88步兵师,而苏军在180步兵师后面还有两个军。
如果继续不惜一切代价的继续进攻,或许华铺就会这样让苏军彻底解放吧。但这时候瓦图京终于想明白了:继续投入兵力打下去,伤亡数字可能再次增加到6位数。
或许是良心发现吧,想到这一层后,瓦图京便命令前线部队停止进攻,原地休整。
10月24日晚,瓦图京上报了10日到23日的战果和损失:
【击毙德军余人。红军进攻部队伤亡人左右,其中阵亡3000到4000人。】
10月26日,莫斯科总参谋部批准了瓦图京的计划,责令乌库兰第一方面军全军原地转入防御状态。
现在让我们忽略掉瓦图京的战报,来看一看比较具体的统计数字吧。
从10月1日到11月2日,苏军伤亡数字总数为人,其中阵亡人。
从10月1日到11月2日,德军伤亡数字总数为人,其中阵亡1236人。
伤亡比约为6:1。
阵亡比则高达20:1。
至此,苏军在华铺的进攻行动全面停止。
但下一场战斗,已经箭在弦上。
————————
过去的整个10月,南方集团军群都是在困难和恐惧中度过的。不管是我所在的聂伯河河湾北部,还是整个乌库兰最为关键的华铺,都在军事意义上至关重要。
而在政治意义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或者地区比华铺更为重要了。因此,额外的坦克增援都被送到了北部第四装甲集群。中间的第一装甲集群只能靠我的战斗群才能够保持一个勉强能够维持战斗力的水准。
可等到苏军的攻势全面展开,曼施坦因的指挥部才意识到苏军兵力数量的巨大。仅仅是聂伯河河湾的突出部,苏军便集结了5个集团军,总计超过60个师的兵力,坦克也是轻轻松松超过了1000辆。
别说是侧翼遇袭了,即使是第一装甲集群主力正面防御,恐怕都不一定能够守住这个突出部。
于是10月10日,我便在第一时间拟定了一个大体的撤退计划,希望部队可以在被苏军削弱之前以一个较好的姿态回到后方去。
然而我还是有些低估了西特喵对前线的影响力,由于西特喵对聂伯河河湾的战略意义做了高估,他认为这个突出部的存在将是南方集团军群反攻的桥头堡。于是在西特喵的淫威之下,不但曼施坦因这个甩锅侠不对我的电报做任何回复,后方地下堡垒可能也将我的电报扣了下来。
第二天,我再次对曼施坦因的表现表示不满,并且又给曼施坦因连发三封电报。到下午,曼施坦因终于是做出了回复。
他说:
“第一装甲集群于聂伯河西岸一部确实有被包围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援军,援军也确实正在路上。”
我当即回复道:
“我们需要的不是援军,是确确实实的撤退。而且比起期待那虚无缥缈的援军,倒不如尽快让第一装甲集群脱离现在的危险处境。”
曼施坦因再次已读不回,这让我非常恼火。
要知道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