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够的,你应该去想办法巴结那些可以巴结的人,并且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脉都拿在自己手里。要不然你在这里为这个联盟奉献一辈子,也不过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边境总司令。
以利亚建议卡图科夫趁现在布兰登堡剑拔弩张的时候网罗人才,并且积极的站队搞事。可卡图科夫却说:
“我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
死脑筋的卡图科夫,情商几乎为零的卡图科夫,卫国战争四年多时间过去后还只是个上将集团军司令的卡图科夫,仍然自命清高,并不把自己如今遭遇的苦难当一回事。
试问如今,哪个集团军司令没有元帅或者兵种元帅的头衔?
以利亚继续苦口婆心的劝着:
“就算你实在对拉帮结派没有什么兴趣,那总不会你在整个战争期间一个朋友都没有吧?和朋友联络联络感情不也是一件美事吗?”
“讨论正事时禁止玩梗,而且我也不是没朋友。”
“那就去联系啊,反正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可能的,不如多走动走动。”
“有道理。”
卡图科夫这样应着,便准备收拾东西回布兰登堡一趟。临走时,卡图科夫对以利亚说:
“我感觉我们的角色调换过来了。以前你整天宅在家里我劝你出去,现在变成我一直待在军队里你劝我出去了。”
“是调换过来了。毕竟以前是我赚钱养你,现在是你当兵保护我了。”
————————
其实,卡图科夫早就想去找老朋友聊聊最近的局势,但总是找不到一个好时机。现在被人提醒,顺便去一趟也是好的。
卡图科夫去拜访朋友的第一站,就是去找曾经和自己一起在斯大林格勒出生入死的崔可夫。
当年国会大厦的战斗中,卡图科夫的坦克集团军帮助后续部队清理出一条进攻的路。最后沿着这条路打下国会大厦的,就是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最后的投降书是在崔可夫司令部签署的,同时崔可夫也亲眼见证了红军最后的胜利。
崔可夫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功绩而骄傲自满,他对权势和升职这方面东西表现的毫无兴趣,同时又在占领区的职务部署上面做出自己的改变。
和卡图科夫一心用实干去恢复布兰登堡的秩序不同,崔可夫很快就在布兰登堡的占领区管制委员会为自己谋得了一席之地。
如今的崔可夫,已经是红军驻德占领区集团军的总司令了。
得知卡图科夫要来拜访,崔可夫也是很高兴。可一方面他又有些矛盾——毕竟卡图科夫和他已经几年没有见面,这次突然拜访,可能是有什么难处要崔可夫帮忙,又或者是为了一些不上台面的事情而来的。
但很快崔可夫就知道自己想多了。现在的卡图科夫仍然和斯大林格勒时一样的纯粹,他回来布兰登堡也只是和崔可夫一起聊感情,不提任何关于职务和待遇之类的事情。
聊着聊着,两人就从战争年代聊到了如今的红色岁月,西方国家和联盟之间的布兰登堡危机。
崔可夫说:
“敌人越是猖狂,我们就应该越是强硬。首先在气势上不能输,其次就是要真的重拳出击击溃他们。”
崔可夫这番话不愧是出自一个度过了斯大林格勒地狱的硬汉之口。相对于崔可夫,卡图科夫就显得有些不那么态度坚决。
卡图科夫说:
“以目前的态势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我觉得最后可能还是要我们这边先妥协。”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就是封锁西布兰登堡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如果对面那些人的空运实力没有那么的强大,恐怕西布兰登堡几百万人就要活活饿死在里面了。而且现在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反封锁措施也在影响着我们自己的经济,最重要的是粮食问题也很严峻啊。”
粮食问题,这个词组的出现,让身经百战的崔可夫也皱紧了眉头。
毕竟粮食问题,可是自从联盟诞生以来到现在一直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特别是在经历了战争之后的重建阶段,联盟不但要维持如此庞大的部队来保持威慑力,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维持生产。
按道理说,联盟此时应该倾斜经济中心,努力填饱所有人的肚子才对。
可斯大林同志却仍然坚持以工业实力为核心的政策,而且整体的工业资源也更加倾向于军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