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的谈吐虽说粗俗,却也并不是给人那种目不识丁的感觉。
总结来说,就是这人没道理做出这种蠢事。可这种蠢事已经发生在了眼前,米国人必须猜测其背后的真正用意。
10月15日,白府召开了内部会议,讨论赫鲁晓夫此举真正的用意是为何。讨论了一整天也没有什么结果,反倒只是加深了疑惑。
10月16日,米国再次召集各个部长,展开了联盟对圣克拉拉岛武器部署的研究会议。在这次的会议上,一位部长再次提出疑问:
“联盟有击落我们侦察机的能力,但是为什么在这三天的侦察中都没有对我们的侦察机下手呢?他们在半年前就在圣克拉拉岛部署防空导弹了。”
“或许他们是故意让我们拍到这些照片,之后等我们主动出手。这或许会闹一个乌龙,让联盟再次得到社会的同情。”
“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不然下次世界级的战争甚至是核战争就是我们发动的。”
脑洞大开也说:
“这不仅是米国的责任,也是我个人的责任。我将必须要为这场惨剧而负责。”
米国这些部长们不知道的是,当年联盟击落米国侦察机靠的不是防空导弹。而是那个防空导弹误击了自家的米格战斗机,米格战斗机爆炸的碎片刚好击中了高度下降的米国侦察机而已(经典打自己人)。所以其实联盟并不具有百分之一百击落米国侦察机的能力,甚至于可能都没发现米国的侦察机——毕竟圣克拉拉岛的防空设备才启用半年,许多东西都要和当地的部队磨合。
会议还在讨论联盟如此行动的动机,这帮人绞尽脑汁也没有想明白联盟为什么会这样不做掩饰的部署导弹发射基地。他们也不会想到,如此庞大的联盟真的就这样被赫鲁晓夫一时的缺心眼给带着走了。
会议的下半场,米国的一位部长发言说:
“提出对联盟发出外交照会怎么样?并要求他们对最近运输船数量激增和导弹发射基地建设的问题做出说明。”
“不行,”另一位部长立刻否定了他的建议,“以联盟的办事效率他们一定会拖上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才对我们的外交照会做出回应。到那时候导弹发射基地早就完成了,我们再做出实际行动已经毫无意义。”
“撤出突厥的导弹发射基地作为交换,让联盟停止继续部署并拆除现有的导弹发射基地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我想他们这样急于在我们家门口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在他们家门口做了相同的事情。”
接下来发言的这位很懂得换位思考,他站在联盟的角度考虑问题,一下子就道出了危机的实质——米国在突厥部署的导弹发射基地激怒了赫鲁晓夫,他本人又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这才有了这之后圣克拉拉岛的针锋相对。
不过最根本上的原因还是两边本身就已经是处于一种显而易见的敌对状态,两边各自的小弟也都互相打了不止一次。所谓需要维持势力的均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然而,最为接地气也最容易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米国是不会在联盟已经“打到家门口”的情况下选择主动认怂,撤出突厥的导弹发射基地的。这个导弹发射基地建成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而已,现在立刻主动撤掉有损米国的威望。
而且突厥刚刚加入北条,导弹发射基地就是给突厥的一种武力保障。现在才部署好就因为联盟施加的压力而撤掉,恐怕对米国的其他盟友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信心打击。
如今双方都骑虎难下,战争也是一触即发了。
————————
联盟这边,赫鲁晓夫通过间谍得知米国已经拍到圣克拉拉岛上正在建设的导弹发射基地时,竟然并不慌张,反而还有些轻松。
他对身边的人说:
“米国人发现了我们正在建造的东西后肯定已经吓破胆了,等他们想要来和我们谈判的时候我再稍稍松口撤走一部分,一个完美的势力平衡就达成了。”
秘书只是点头称是,根本也说不出一句有用的话。
整个十五人小组,或者可以说整个联盟都被联盟在圣克拉拉岛的军事行动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前20年的时间里,米国可以说一直都是在对联盟做一种远程威胁,而联盟能对米国本土造成的危害却极其渺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联盟把导弹基地放在了距离米国仅仅300公里的地方,把米国三分之二的领土都纳入到的射击范围之中,又怎么能不让人为此欢呼雀跃呢。
广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