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羽毛球发烧友。”丛淑菊笑了笑“知道他的爱好,我就容易下手了。”
“菊子你可不是二傻子,做啥事儿都明明白白,胆大心细。”顾燕手指点了点丛淑菊。
“这也是在社会大课堂,碰的头破血流后,逼着自己不得不学的生存之道。”丛淑菊说“我们这些只能靠自己的乡下女孩,父母没能耐,正经学又没上几天,都是靠自己在社会上摔打,凭个人的悟性应对这个世道,趋吉避凶,才能活下去!”
丛淑菊年龄只不过比顾燕大不到两岁,可她的心智顾燕觉得可比自己成熟太多,太多。
自幼,丛淑菊就面对的是贫病缠身多年的父亲,长吁短叹,无力的母亲,还有两个弃家,不管不顾父母死活,没有一点亲情孝道的哥哥。
在这样一个挣扎,无望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丛淑菊所承受的身心负荷,绝非她同龄人能相提并论,感同身受的。
这也养成了丛淑菊凡事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的性格。
去年那家无名宾馆窝点被公安“扫荡”后,大多数姐妹都南下重操旧业去了。
丛淑菊不仅自己选择了进京投奔大姐大,选择正经事去做,还力劝胖妞和“昨天告别”,尽早回头是岸。
这也是顾燕为什么发自内心佩服丛淑菊的原因所在。
“本来是要聊聊你的事儿,怎么就说来说去,说到我这屁事儿上来了?”丛淑菊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要听嘛,你这是好事儿,喜事儿,我听着心里也开心,也痛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