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重生80:从挣钱盖砖瓦房开始 > 第4章 凭借着记忆写本书?

第4章 凭借着记忆写本书?

回到家的张子明,更没必要再去下地挣工分了,并且后面的这几天也不打算去了。

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要先把南下的车马费挣出来。

回到家跟父母打过招呼之后,也不管父母嘴中是如何嘟囔的,拿了一个粗粮馒头就进了房间。

翻出弟弟用的钢笔和草纸,就准备要下笔了。

是的,张子明想的办法很有文化范。

想凭着后世的记忆,搞一本小说出来,投到报社那边连载。

张子明是有这个信心的,重生之前,看过很多的小说、电影、电视剧。

就找一个最熟悉,看过很多遍的短篇小说默写出来吧。

写篇小说出来,然后去投稿,这个路子应该没什么毛病吧?

况且,把后世才有的小说写出来,在当下应该很受欢迎吧。

毕竟在这1980年,文娱活动根本就不多啊。

要不然也不会家家户户都这么多孩子了。

1980年,不能说没有电视机,而是村里根本就没有通电啊。

张子明清楚的记得,自己所在的这个瓶子村是1983年下半年才全村通电的。

而且刚通电的那几年里更是经常性的停电,一点都不稳定。

当然,县城里的条件会好一些,但是有电视的那还是极少数的。

大部分的家庭里,能有个收音机就是不错的了。

不光是没有电的问题,在自己村里,连蜡烛用的都少,都是用煤油灯。

好在,现在倒是有一个利于自己写小说的条件。

那就是弟弟现在是住校,1980年的时候很多初中都是住校的。

这个时候,一个公社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初中,自己所在的大队距离公社也有十多里路呢,一般只有离学校比较近的才不住校,其余的都是住校,一周回家一次。

这倒是能有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写作环境。

收拾好桌子之后,张子明就开始凭着记忆要写作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明明脑袋里记着这些故事情节,怎么就写不出来呢?

就算写出来后,怎么也感觉这么别扭不通顺呢?

在凭借着记忆写了几张纸之后,张子明停下来了。

得好好理顺一下这些故事情节啊,好好的串联一下。

要不然就跟许多系列短片一样,就不是成系统成体系的小说了。

这心里记着故事情节是一回事,写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虽然张子明是读过一年高中,还有点文字基础。

张子明把计划要写的小说里面,人物名字都改了,里面的情节也改动一下。

当然有些是真的记不清楚了。

为什么这样做呢?

张子明不想因为自己的重生而影响到后面这些作者们的写作,要不然自己提前写好了,人家正主到时候怎么写啊。

张子明心里有信念支撑,倒是一直没有停下来。

时不时的还会再从头进行章节的修改,弄的就跟是真作家一样。

晚饭的时候,都没有出来吃饭。

直接拿了馒头就回屋继续边吃边写了,颇有小学课本里《吃墨水》所讲的那样的专注力。

就连上小学的妹妹也这么说:

“我哥干什么呢?这么认真,是不是想准备高考啊?”

听到外屋妹妹说的这句话,一下又点醒了自己。

对啊,现在是1980年,国家早就恢复高考了啊,这时候可是有几百万的学子都在准备继续参加高考呢。

有的可是连续几年都参加高考,为的就是以后有个好前程啊。

考上了大学就可以拿着国家的补助读书了,饭量小的都不用家里出钱,甚至还能省下补贴接济一下家里呢。

等大学毕业全都分配工作,甭管会分配到哪里,那都是有身份编制的。

每个月都有工资可以拿,是正儿八经的旱涝保收啊。

这年头,但凡读过高中的,谁不想通过高考而改变命运呢。

而且,在高考的队伍里,甚至还有只读过初中,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呢。

所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当自己珍惜的时候那就是改变的时候。

不过,张子明是不想参加高考的,这个家还需要自己来支撑的。

自己要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