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大酒楼少爷钱世松来给林家村赵月月下聘啦!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飞遍了村子角角落落,连多年卧病在床的老人都听说了。
估计是城里的少爷,钱多,办事也大方,下聘不仅给赵家抬了十抬聘礼,就是围观的村民,都得了满满一把糖,哄得林家村上上下下就没有一个对钱家不说好话的。
“原以为那哑巴有福,带旺林家。可跟赵月月一比,真是天同地比。一个顶多就多块地,一个呢,嫁到城里当少奶奶了,整个赵家啊,指不定以后都搬到城里去,当城里人,跟我们这些泥腿子不一路咯。”
小哑巴和林朝宗也跟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只是看着他俩都奇怪,这事的发展怎么出乎他们意料了?
媒婆在赵家交换了赵月月和钱世松二人的庚帖,正式替钱家下聘。
待下聘仪式过后,赵月月和钱世松就是未婚夫妻了。
顺顺当当地替钱家办完事,媒婆一出赵家门,一直紧绷的精神总算可以稍微放松点,见赵家院子不远处还围着不少看热闹的村民,心知事情办得不错,回去可以讨赏。
赵家人欢欢喜喜地送媒婆一行人出村,回来时相熟的村民把人硬是往自家里拉,就想取取经,看看怎么能把自家闺女嫁到城里去,好一家人跟着享福。
赵婶随口应承了几句,抽身转头就进了林家小院。
“哎呦,我都说得口水干了,他们啊,就是不信,我也不知道我家月月怎么就入了他们的眼啊!”赵婶一进门,就拉着林母诉苦,可嘴角眉梢都透着毫不掩饰的喜气,和隐隐的得意,“不过啊,别说我不知道,我就是知道,我也不告诉他们!别以为我不知道,他们当中有些人之前还偷偷笑我,说我月月一个姑娘家,天天花钱吃好穿好有什么用,不如把钱留着给三个哥哥,说什么女儿养大就是要嫁人的,我这是花自家的钱养外人!我呸!儿子女儿都是我生的,我爱给谁花钱就花钱!我家老赵都没说我呢,轮得到他们说我?!
现在好了,我把月月养得好,城里人看上了要娶回家当少奶奶,他们就来取经了。我说了,他们就肯做吗?天天不给自家闺女吃饱,穿得破破烂烂的,看着多可怜啊!在女儿身上省的那点钱全贴到儿子身上,偏心偏到心都是黑的!”
林母知道她高兴,一肚子的话要说,也不插嘴,见她说得嘴唇干干的,还叫小哑巴去倒杯茶,让她喝完再说。
赵婶痛痛快快地喝完茶,嗓子总算不冒烟了,笑着说,“知道我为啥跟你关系好,聊得来不?因为你跟我一样,不偏心儿子!你看阳子,养得多好啊!就连小哑巴也是!看她们两个丫头,我就知道你不是那种作贱女儿、偏心眼的!”
小哑巴在一旁听得直点头:林母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
赵婶见状,说道,“小哑巴都点头了!”
两人又说说笑笑了一阵,赵婶见差不多该回去了,“时间有点紧,可能来不及给喜帖。总之三天后,我们在城里钱家的天香楼摆酒,你们全家人都得来啊!小哑巴也得一起!”
“三天后?之前不是说下聘后还要半个多月吗?”林母奇怪。
赵婶叹了口气,“之前是说半个多月没错,不过,”赵婶犹豫了一会,“我当你是老姐妹,信得过你,跟你说之后,你可别跟别人说啊!这事都憋在我心里两天了,怪难受的。”
“什么事?”林母不禁收起笑意,“你放心,我保证不说,小哑巴你也可以放心,她没法说。”
赵婶实在是憋得慌,得找人吐露吐露,村里信得过的就是林母,至于小哑巴,她是哑巴,不碍事。
“前天夜里,有人往我家院子扔了张纸条,上面说钱世松去青楼鬼混,时间地点写得明明白白,这不就是要我们去抓奸嘛!”
“有这事?那你们怎么做?”
小哑巴屏住呼吸,生怕赵婶怀疑扔纸条的人跟她有关系。
赵婶没那么敏锐,难开口的话一旦开了头,后面就顺畅多了。
“月月是我女儿,有人跟我报信说未来姑爷去青楼鬼混,就是明知是假的,我也要去证实证实才放心让月月嫁过去。我家老头子和她三个哥哥也是这样说。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们四个就进城。本来想先找大伯方便他给带带路,谁知道他也不熟路,愣是在城里绕了半天,才找到那青楼。
然后他们就瞅着时间,等到了纸条上的时间,他们五个人硬是冲进那间房。你猜,他们看到了啥?”
赵婶冲林母挤眼睛,那笑意快要抑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