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个韩信,你竟然现在还有脸过来跟本王争斗?本王难道真的怕你不成?真的打不过你?
………
韩信:项羽你也就是一个匹夫。
你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你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
你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你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所以你手下的士兵很多都很忠心,但是将领和谋士们逃跑的很多,投降刘邦的更多,你总之一句话,你的事业最多也就是算家族企业,不能任贤用能。
对于韩信的评价是否客观公允。
总的来说有两个观点,一是说:韩信这样的评价对于项羽一生讲道理的话可能并不客观,毕竟韩信也去过项羽那里,却没有被重用。
韩信最开始是在项羽帐下,最高的官职是执戟郎中,屡次提意见都不被项王采纳。对于一个受过胯下之辱的人,自负的项羽看不在眼里的。
在项羽的眼里,韩信实在窝囊,留下已经很不错了,即使提出的建议,也不会被采用的。因此韩信心怀不满,实属应当。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但是作为项羽的敌人,韩信对项羽弱点的描述是很准确的。
韩信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他不是司马迁,也不是司马光,他不是研究历史的。他是项羽的敌人,是对手!!!他要做的不就是研究项羽的弱点和如何利用这样的弱点击败项羽么?所以在项羽的地位和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
韩信并没有被项羽的勇武和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唬住,冷静而尖锐的指出项羽性格中最致命的弱点。
先是利用项羽的妇人之仁将项羽和其它诸侯之间的关系变得对立起来。
再利用项羽的匹夫之勇把项羽困在垓下,最后逼得项羽走投无路。
面对强大的对手没有失去挑战的勇气,而是能从鸡蛋里挑出最致命的骨头,这不是偏见,是水平。
其实,历史上的韩信确实非常厉害,有勇有谋,号称国士无双,“兵仙”等称号。
历史上的项羽也是无敌的,只是缺少战略规划,缺失政治的因素,其实战争也只是政治的延续而已。
这次,项羽与韩信,又一次在大同城下见面了。
“霸王,别来无恙?”
“韩信啊?我说是谁呢?”
“哈哈………也就是你韩信敢跟我一较高下了。”
“霸王的权威当然不是谁都敢挑战的。”
韩信还不忘冷嘲热讽。
现在的情况不就是韩信和刘邦背叛项羽,偷袭项羽,十足的小人勾当,不足为世人称道。
竟然还恬不知耻,倚老卖老,得寸进尺。
竟然还得了便宜卖乖。
这特么什么世道?
这特么是人做的事?
既然你无义,休怪我无情。
项羽非常生气,重瞳子已经瞪圆了。
项羽还是按照平时的惯例,直接摆好了阵势。
龙且和栾布在侧翼,项羽手领5000军队,直接正面开启了攻城。
古时候的攻城很难,尤其是城门上的士兵,可以居高临下,优势很大的。
可是,项羽在就是不一样,项羽在就是霸气,就是王气,就是士兵的士气。
换句话说,项羽就是颜值担当,就是流量担当,出道就是高峰。
有项羽,就是有人气,就是有人点赞,有人看直播,更会有人送礼物,还有人三连点赞。
所以,士气这一块,项羽拿捏的死死地。非常到位,士兵们无不争先恐后的听从命令。
同时。项羽早就令人知会钟离昧,让他协助攻取韩信的重镇临淄等,不到五天,就已经基本拿下了韩信辛苦打下的齐国的地盘。
韩信非常生气,现在撤兵,肯定不现实,想打败项羽,更是不容易,项羽是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向来以勇猛著称。
想回师收复齐国的土地,更不现实。
“报,大将军,钟离昧已经领大军攻打邯郸了……”
“邯郸?邯郸曾经赵国的都城啊,如果被拿下来,后面再两面夹击,我可如何是好?”
“不行,我得想法去救邯郸。”
于是,韩信留下大军10000,亲自统领大军10000,去救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