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重生项羽,横扫天下! > 第72章 蒯通说韩信,会被采纳吗?

第72章 蒯通说韩信,会被采纳吗?

“从背后看,贵不可言。指的是,如果你与汉王,项王鼎足三分,你也是一方诸侯,也是有着自己的一片领地。楚汉双方鹬蚌相争,只有您会得利,您才是利益的最大得主。”

“先生,试着再说说”

蒯通说:“天下反秦最初起兵的时候,英雄豪杰自立为王。一声呼喊,天下的志士仁人像云雾那样汇合,像鱼鳞那样密集,如火花迸发、狂风骤起,当时的情况大家忧虑的只是如何消灭暴秦罢了。

现在的情况是,楚汉相争造成天下无罪的百姓,尸骨暴露在荒野数也数不清。楚军转战四方,追逐败兵,趁着胜利像卷席子一样向前推进,声威震动天下。

然而楚军在京县与索城之间陷于被动,被阻遏在城堡以西的山岳地带不能前进,至今已经三年。

汉王领士兵数十万,在叶县、洛阳一带抗拒楚军,凭借山河的险要,虽然一日数战,却无尺寸之功。

受挫败逃几乎不能自救,汉王在荥阳战败,在成皋受伤,于是逃到宛城与叶县之间。

这可以说是楚汉两败俱伤,项王之勇,汉王之智都到了尽头,将士的锐气受到挫伤,仓库的粮食也消耗殆尽。

百姓疲劳困苦,怨声载道,人心浮动,无所归属。我认为,这种形势若不是天下的圣贤,根本不能平息这天下的大祸。

现在汉王、项王的命运,都悬挂在你的手中。你帮助汉王,那么汉王胜,你帮助项王,那么项王胜。

我愿推心置腹,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希望大将军您采纳。”

“先生继续说,我定会仔细思考。”

“你真能听从我的计谋,不如让楚汉双方有利共存下去,你跟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互相牵制的形势使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凭借你的贤能圣德,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燕赵魏等都已屈服。从楚汉双方的空隙地出兵牵制他们的后方,顺从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楚汉的争斗,为士兵黎民请命,那么天下诸侯就会闻风响应,谁敢不听从。

然后分割大国,削弱强国,用以分封诸侯。诸侯恢复之后,天下就会感恩戴德,归附听命于将军您。安定好现有的地盘,用恩德安抚诸侯,诚恳的拱手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都会一个接一个来朝拜将军了。

常言说,上天的赐予不接受,反过来就要受到惩罚,时机来了不行动,反过来就遭到祸殃,希望你认真考虑。”

韩信说:“汉王待我很宽厚,有车与我同坐,有衣与我同穿,有饭与我同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的祸患;穿了人家衣服,要分担人家的忧愁;吃了人家的饭,要替人家的事业卖命。我怎能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蒯通说:“你自认为与汉王交情很好,想建立万世的基业,你肯定是想错了。

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两人为平民,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因利益发生了冲突便反目成仇。

其实人与人之间无非是利益使然,汉王和你之间也是利益的关系,当你功高盖世、声震天下,有君王的威势之时,声名盖过天下所有人,我真替你感到危险啊!”

韩信打断了蒯通说:“别说了,还是让我考虑考虑。”

翌日,蒯通又劝告韩信说:“能听取善谋是事情成功的征兆,能计划周密是事情成功的关键,如果听错了意见、定错了计划,能长久安全的实在少有。

听取意见没有失误的人,就不可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制定计划不会本末倒置的人,就不可能被闲言碎语所扰乱。

一个安心做奴仆的人,绝不会得到君主的权力。

一个谨守着微薄俸禄的人,不可能得到公卿宰相的高位。

所以聪明人表现为当机立断,迟疑不决的人一定坏事,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忘记天下大事。

理智懂得该怎么去做,做了决断却不敢执行,这是一切事情的祸根。

所以说,猛虎迟疑不决,还不如马蜂、蝎子敢放刺。骏马徘徊不前,还比不上劣马的慢步行进。

孟贲那样的勇士犹豫不定,不如常人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实干。即使有尧舜、大禹的智慧,但闭口不说话,还不如聋哑人用手势比划。

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付诸行动最可贵。功业难于成功,容易失败,机会难得,容易丧失。时机啊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希望你详细而认真的考虑。”

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认为自己功劳多,汉王终究不会夺取自己的齐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