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夺取美浓之后,该以哪儿为统治中心,在织田家内部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大多数尾张武将,都本着团结本地人欺负外地人的思想,坚决不肯将统治中心北迁。
但是如此一来,治所放在大后方,这统一天下的战略还如何进行。
每次发兵都要从后方动员,这粮食都浪费在路上了,还怎么打?
玩过战略游戏的都知道,这中心就得随着战线而不断迁徙。
好在,如今的织田家,小明有着无可动摇的话语权。
既然说不服大家,小明就用强制力推行。
在经过连续三天讨论无果的合议大会之后,小明直接召集佐久间信盛、林秀贞、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丹羽长秀这五位家老以及主公织田信行召开闭门会议。
最终,7人达成了妥协意见。
即不管织田家如何扩张,永远的中心都是清洲城。
由织田信行这主公就一直驻守其中,佐久间信盛负责尾张的领内防务,林秀贞负责尾张的行政事务。
由小明在稻叶山城建立前敌指挥部,负责织田家的具体对外扩张战略。
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泷川一益以及一众军官都跟随其前往。
当然小明最核心的班底,还是五右卫门、新之助、秀吉外加原来那帮出生入死的末森城武士,现在还可以加一个竹中半兵卫。
现在的格局,其实有一点点微缩版日本的感觉。
日本天皇为名义上的共主,由公家朝廷负责协助,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现如今的织田家,织田信行为名义上的共主,佐久间信盛、林秀贞这两个老官僚就像公家朝廷,小明则当着一班能征善战的武将,在战争前线建立前敌指挥部。
对于这个安排,众人都是比较满意的。
第一,是织田信行一方。
他作为主公,本来就对权力没啥兴趣,而且他那能力也不足以支撑起织田家这么大的摊子。
现如今,能有个没人看守的清洲城随自己花天酒地,其实挺好的。
这织田家再怎么发展壮大,自己永远是名义上的老大,怎么都不吃亏呀。
而且,在他看来,如果是个日本本地贵族当这织田宿老,他还要担心谋朝篡位的事情。
可这小明是个明国人,在这个日本战国,完全不用担心他自立门户、取自己而代之的可能。
第二,是佐久间信盛和林秀贞。
他们本来就是织田信长时期的两位家老,但那时其实也就只能管到半个尾张。
上面那位织田信长更是不好伺候,现如今整个尾张国都由这两个老油子管。
不仅领地扩大了一倍,主公还不管事,就最讨厌的小明也走了,何乐而不为?
第三,是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丹羽长秀这帮子武将。
他们一心只想搞扩张,抢地盘,现如今小明的才华有目共睹。
日后,织田家的地盘只会越来越大,撇开了织田信行和佐久间信盛、林秀贞这3个累赘。
以后分战利品的时候,也能多分一点了。
至于小明,这就不用说了,这几乎给予了他开牙建府的特权。
以前吧,还要假模假样的装一下,什么给织田信行打请示打报告什么的。
现在自己可以完全做主啦,只是定期需要去汇报下工作,搞个事后追认就行。
那统一之路走起来的掣肘也少了许多,干起工作来自认也就轻松许多。
小明于是迅速将自己的前敌指挥部,从小牧山城搬到了稻叶山城。
美浓与东方的信浓、北方的飞驒之间都隔着崇山峻岭,向南是尾张,向西与京都隔着近江相望,正是背倚群山、俯视天下的霸府之地。
历史上的织田信长,根据尾张高僧泽彦宗彭的建议,将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
这个名字是借用的是中国周朝凤鸣岐山、兴起于西岐的典故,暗喻着该城将成为织田征服天下的起点。
小明是不准备改名字了,毕竟上面还是有个名义上的董事长织田信行在的嘛。
自己起个岐阜城的名字,也太过于彰显野心了。
但是织田信长天下布武这个提法,小明倒还是很喜欢。
找人有样学样的,还是整了个“天下布武”的印章,表明自己将以武力取得天下的志向。
成功攻占美浓,小明开始着手部署自己的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