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穿到日本战国当总督 > 第26章 攻占伊势志摩

第26章 攻占伊势志摩

拒绝扶持足利义昭上洛夺取将军之位,也就意味着小明并不需要着急进占京都。

历史上的织田信长,就是过早的上洛,宣威于天下,才引发了周边一众反对势力的先后两次围殴。

选择稳扎稳打的小明,决定效仿明太祖席卷天下的战略。

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

闷声发大财,尽可能的抢地盘,做大自身实力后滚雪球,才是尽快统一的王道。

现如今,从尾张美浓进入畿内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自美浓向西走近江,另一条是从尾张向西南走伊势。

小明最终确定,将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对准西南角与尾张相邻的伊势国及志摩国,而非更靠近京都的近江国。

其中,志摩国,因土地面积狭小,仅有一郡大小,只要攻下伊势则可顺带占领。

伊势与尾张相邻,两国一起合抱着日本最大的海湾伊势湾。

就领土面积而言,伊势甚至还大于尾张,尾张分为上下八郡,而伊势则有南北十三郡。

只是,在之前200年的时间里,伊势国一直处在动乱之中。

从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将军足利尊氏到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期间,是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足利将军拥立北朝天皇,与公卿势力在大和国吉野拥立的南朝天皇鏖战不休。

后来在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北朝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最终以和谈的形式实现了南北朝的统一。

正因为如此,南朝在地方上所留下的一些军事势力一直无法完全纳入幕府的统治体系之中。

因为幕府对各个分国派驻的是武家式的统治者——守护,而南朝一直沿袭古制,在各国任命的军政长官被称为国司。

到了战国时代,全日本还有三家国司:土佐的一条家、飞驒的姊小路家以及伊势的北田家,这三家全部都是世袭的公卿大名。

由于伊势领土广阔,又是原南朝天皇所在地吉野的右邻,因而成为南朝与足利对抗的最主要军事基地之一。

伊势国司北田氏,也是祖上在畿内及陆奥立下过大功的军事公卿名门。

在南北朝合一之后,被足利将军特许保有南伊势的一志、多气、饭野、饭高、度会五郡。

进入战国时代,北田氏西向大和的宇陀郡扩张,向东南压服不到一郡之大的小国志摩,成为南近畿的一大势力。

北田也有一批庶家被封到领内各郡,其中木造氏的家格仅次于宗家。

北田氏的北邻,乃是足利将军为对抗北田氏而扶植的国人领主长野氏。

长野氏以长野城为本据点,领有安浓与奄艺两郡,同时也有两个有力的分家细野氏与云林院氏。

在长野氏北面,则是自镰仓时代起,在北伊势繁衍了350年的豪族关氏。

关家由于协助足利将军作战有功,被封以铃鹿、河曲两郡,借此分出龟山、神户、峰、鹿伏兔、国府五个庶家,统称为“关一党”。

但是到后来,领有河曲郡的神户氏逐渐脱离了宗家的控制,走上独立发展的路线。

后来,神户家在绝嗣之后,又从南伊势迎来北田家第七代国司北田材亲之子具盛作为继承人,称作神户具盛,此后实际上演变为北田氏的同族。

在伊势东北端的三重、朝明、员弁、桑名四郡,则散居着号称“北伊势四十八家”的大小豪族。

也就是说,这片土地上看似牛逼哄哄、能人辈出,什么这党、那家族的。

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整个一国,连一个像样的能牵头,阻止织田军扩张的人都没有,简直就是完美的扩张对象。

但是,也因为伊势势力众多,如果不能通过打消灭有生力量的大歼灭战,挨个收服攻取城池,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将拖慢整个战争进程。

于是小明玩起了心理战术,一方面对外放出风声,说自己感染重疾不能领军作战。

同时,委任泷川一益为前线指挥,会同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等家臣,率领2万人马大张旗鼓,且慢吞吞的向着伊势开进。

以此吸引伊势各路人马集结与之决战。

一方面,自己亲率5千本阵人马,在战场附近隐蔽,准备实施绕后突袭,以期将对手分割围歼。

得知,2万织田军来犯,领军者不是小明,而是泷川一益等织田宿将时。

北田、神户、长野等伊势各路势力人马认为,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